十二時辰相當於24小時,每個時辰等於2小時。具體是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以夜半二十三點至壹點為子時,壹至三點為醜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1、夜半:
“夜半”所指的時間是前日夜11時~當日淩晨1時(北京時間,24小時制,下同)。這個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子時。
2、雞鳴:
從字面上來看,“雞鳴”確有“雞叫”之意,但它在十二時中卻是特指夜半之後、平旦以前的那壹時段,即深夜過後的1~3時,以地支來稱其名則為醜時。
3、平旦:
太陽露出地平線之前,天剛蒙蒙亮的壹段時候稱“平旦”,也就是我們現今所說的黎明之時。用地支表示這個時段則為寅時,即每天清晨的3~5時。
4、日出:
這個詞最初見於《詩經·檜風·羔裘》:“日出有曜,羔裘如濡。”“日出”是指太陽升出地平線之時。用地支命名,為卯時。這個時段指每天清早的5~7時。
5、食時:
食時就是古代中國人民“朝食”(吃早飯)之時,即每天的7~9時。以地支命名,稱之為辰時。
6、隅中:
臨近中午的時候為隅中,即上午的9~11時,用地支表示為巳時。
7、日中:
太陽已經運行到中天,即為正午的時辰。日中表示每天的11~13時。這壹時段用地支命名,稱作午時。
8、日昳:
“日昳”,以地支命名,即未時,指每日的13~15時。
9、晡時:
古代中國人民進餐習慣,吃第二頓飯是在晡時。因此,“晡時”之義即“第二次進餐之時”。這壹時段以地支命名為申時,它指每天的15~17時。
10、日入:
“日入”即為太陽落山,這是夕陽西下的時候。古代中國人民用地支稱這壹時段為酉時。它指每日的17~19時。雞在此時歸巢。
11、黃昏:
指太陽落去,天色欲黑而未黑之時,即19~21時。用地支表示為戌時。
12、人定:
這是壹晝夜中十二時的最末壹個時辰,它指當夜的21~23時,地支命名是亥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