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需求的擴大,孝感剪紙逐漸形成了專業分工。關是專門從事喪葬剪紙的專業藝術家。解放前,他家祖祖輩輩都是道士,所以從小以剪小條幅出名。解放後參加孝感縣雕刻剪紙研究班,潛心創作,成績顯著。作品以深厚的傳統功夫和圓滑的刀法,遠銷日本、西歐等九個國家。20世紀50年代,中央美術學院和湖北藝術學院的教授和專家采訪了他,並收藏了他的許多作品。
不,女藝術家更擅長別出心裁。張秋萍,祖師爺,技藝精湛。只需抓起壹把剪刀和幾張紙,就能剪出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栩栩如生的花鳥蟲魚,莊重典雅的“龍鳳呈祥”,被方圓譽為百裏之外的“神手”。著名女藝術家夏,四歲開始隨母學藝。她的作品自由剪裁,壹氣呵成,是村裏有名的“神剪”。
孝感雕花剪紙是荊楚民間藝術的瑰寶,它以豐富的圖像語言傳達著傳統觀念和古老文化,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它記錄了剪紙技藝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過程,傳承了歷代藝術精華,匯聚了不同時期的創作成果,猶如雕花剪紙藝術的歷史長廊,融合了南北藝術之精華,自成體系,以其清新活潑、古樸典雅的風格在民間藝術之林中脫穎而出。它植根於社會,取材於民間,題材廣泛,內容樸實,表現手法奇特,各流派、各風格的作品競相爭奇鬥艷,是民間藝術的寶貴寶庫,如今被賦予了審美造型和豐富的情感色彩,使作品充滿了強烈的詩意,表達了時代精神。郭沫若先生為此題詩壹首:“我見過北方的窗花,它們的味道天真而豐富;今天,南方的雕花紙雕刻精美;壹剪精彩,美在人間不朽!"
孝感雕花剪紙歷史悠久,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代代相傳,發展迅速,逐漸登上大雅之堂。1994被湖北省政府命名為“民間藝術之鄉”,備受各級新聞媒體關註。《人民日報》(海外版)發表了《玲瓏剔透,美在人間》和《孝感剪紙,民間藝術的瑰寶》等文章,《湖北日報》發表了壹整版署名文章《有韻味的剪紙》,從藝術特色的角度對孝感剪紙進行了細致入微的評述。中國民間藝術研究會會長、中國民間剪紙研究會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金先生為其題詞:“荊楚民間藝術之瑰寶”給予了高度評價。壹系列剪紙“百鳳圖”,由132只象征吉祥如意的鳳凰組合而成,表情各異,栩栩如生。曾在1986“中國首屆藝術節”展出,並在1992《第二屆全國農運會畫冊》中發表。以象征生機和無限活力的花卉蝴蝶為主題,花卉吸引蝴蝶赴前蘇聯、美國、英國、德國、法國等20多個國家參展。1988制作的以孝感剪紙為主題的主題藝術電影《壹剪之美》赴巴西參加國際影視展,獲得第五屆裏約熱內盧國際影視節特別獎,其中《淮陰姬》入選本屆電影節海報插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