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雅典的教育體系包括繆斯教育和體育。繆斯是希臘神話中文藝女神的名字,繆斯教育是壹種綜合性的文藝教育。在體育方面,希臘人重視健美和優美的動作。希臘也有口才。雖然它的主要目標是開發智力,但也包括語言美的訓練。希臘教育和美學理論都強調“德”,即美與善的統壹。雖然中世紀的歐洲輕視藝術,但它仍然用教堂建築、教堂音樂、聖像繪畫和宗教雕塑來對人們進行審美教育。文藝復興後,人文主義教育提倡培養“完美的人”。該課程包括智育、美育、德育和體育等多種因素,強調音樂和圖畫對兒童教育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了“從遊戲的快樂中學習”的思想。18世紀的法國,J.-J .盧梭主張“自然教育”,反對理性強制。他特別強調觸覺在教育中的作用,認為各種遊戲和繪畫活動對視覺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他還要求發展聽力,訓練孩子唱歌和欣賞音樂的能力。18年底,德國興起颶風運動,其代表人物歌德和席勒都主張個性解放,重視人的全面發展。席勒的美育思想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他想證明解決社會問題的主要途徑是美育。他把人性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自己的審美理想,想通過美育改造社會,實現人的解放。他說:“道德狀態只是從審美狀態發展起來的,而不是從自然狀態發展起來的。”“要讓壹個感性的人成為理性的人,除了先讓他成為壹個審美的人,沒有別的辦法。”“從審美狀態到邏輯和道德狀態(從美到真理和義務)的步驟,比從物理狀態到審美狀態(從單純的盲目生活到形式)的步驟要容易。”席勒認為,純粹的道德生活用理性壓制感性,使生活變得僵硬、枯燥,而在美的藝術中,感性與理性可以在不知不覺中達到和諧。他把這種理性與感性的自由結合稱為“美麗心靈”。在他看來,審美活動可以為人們的精神生活提供高尚的情操,使人們不自覺地接受道德觀念。在他之後,德國的F.W.A .福祿貝爾(1782 ~ 1852)建立了壹種新型的學前教育體系。他是幼兒園的創始人,也是兒童積木的發明者。英國的j·拉羅斯金(1819 ~ 1900)和w·莫裏斯(1834 ~ 1896)主張向青年學生和普通大眾普及高尚的藝術作品,以拉回現代社會審美趣味的下降。後來,德國藝術教育家蘭格和h·明斯特伯格(1863 ~ 1916)、美國美學家門羅和英國美學家h·裏德相繼倡導學校和社會中的藝術教育,並進壹步研究了美育理論。在蘇聯的美學理論和教育理論中,美育也放在重要的位置。在當代歐美國家,美育已經成為國民教育不可或缺的壹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