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按照上述推論,民營企業出口持續不佳是民營經濟走弱的開始,那麽這種負面影響似乎只是暫時因素。原因在於,當出口需求下降時,以出口為主要手段的企業可以通過轉向內銷來彌補短期影響,尤其是對單個個體來說,只要自己的產品做得足夠好,在市場上占據壹定優勢,這種外部影響就不成問題。所以從長遠來看,好的企業是不會陷入困境的。其實也是這樣。壹些優秀的民營企業通過開拓國內市場,填補了需求缺口,渡過了難關。
從資金面來看,由於2008年的影響,現金流緊張,部分銀行為規避風險減少了對民營經濟的貸款,進壹步加劇了民營企業走出困境的難度。所以,融資難是民營企業的通病,也是很多專家學者和企業主吐槽的重點。
尤其是近兩年,小企業屢有怨言。由於去杠桿的持續推進,隨著銀行停貸、抽貸、壓貸,債券發行難度大、成本高,股市持續大幅調整。2018以來,民營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爆炸風險頻發。據統計,截至2018年8月,債券凈融資為負-510億元,較去年減少2000億元;IPO和增發股票合計2962億元,比去年下降6543.8+0604億元;18家民營企業債券違約,金額523.6億元,占22家違約機構的80%。民營經濟的未來面臨巨大挑戰。
國家各部委據此出臺了相應的托底政策。在去年6月165438+10月1的民營企業座談會上,高層表示將為中小企業的問題提供良好的服務,從而增強市場信心。165438+10月7日,銀監會倡導擴大民營企業貸款比例;隨後,央行宣布增加3000億元再貸款和再貼現,並將中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5%,精準解決資金問題。此外,為了支持民營企業的發展,央行在2018年進行了四次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並在2019 1年實施了第五次RRR降息,釋放資金超過3萬億元,進壹步解決了民營企業的融資問題。
隨著上述政策的實施,上市公司有了壹定程度的改善,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融資仍面臨很大的樂觀。壹方面,銀行貸款的傳統期限(壹般在1年以內)與企業的生產周期不匹配;另壹方面,由於其規模小、操作難、財務數據不透明、抵押物有限,銀行內部風控制度嚴格,通過這種方式增加放貸的空間不大。
此外,隨著經濟下行,現金流不足,作為中小企業主渠道的民間融資也受到阻礙,大部分小貸公司處於停業或半停業狀態,進壹步加劇了中小民營企業的資金困難。據相關專業測算,2018年2月,民營企業融資額仍呈下降趨勢,尤其是中小企業融資情況,需要更詳細的細則和地方政府的相互支持。
本月中下旬,監管層再次加大力度,對地方農商行進行指導,要求地方相關機構特別是縣級法人繼續加強對地方的支持和服務,並就壹些量化指標征求意見,比如新增存款70%以上要用於地方企業,保證新增資金的使用。同時,央行還創新工具增加債券的信用,增加銀行資本補充債券的流動性和信用,為銀行服務實體補充更多彈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