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間曾經傳說的吳道子真跡——《藥師佛畫像》石刻線像圖,是吳道子雲遊到京師外的郿塢嶺上勝光寺時,與寺內主持談禪興起後所戲筆。
關於勝光寺,據1717年乾隆四十二年的《康熙縣誌》記載:勝光寺在十王村 。在縣北十王村,唐建,清康熙25年重修 ,內有黃龍洞。另據《民國22年戶縣誌》正北操什王村53戶364口人(男214 女150)二等地2069.23畝 附記:北有勝光寺寺內有黃龍洞 備考 清康熙25年重修 東有菩薩廟。
傳說,吳道子雲遊於此,時主持因寺內有黃龍洞而為黃龍法師,與吳道子相談甚歡,吳道子依據西域傳來盛行的線像地藏王菩薩圖像而作,因興致所起落款就成為“戲筆”而已,這主要源於當時的佛教界盛行的地藏王菩薩畫像主要的依據在於:據地藏菩薩像靈驗記所載‘清泰寺沙門知(智)祐感應地藏記’事跡,謂於後晉天福年中,有西印度人知祐來華,攜來地藏菩薩之圖相及本願功德經,圖相上中央畫有地藏菩薩像,左右兩旁即為十王之像。
由此,我們可以推測出,在那樣的氛圍下,吳道子略去了“十王”神像,只是簡單勾勒出來了勝光寺供奉的主佛——地藏王菩薩神像圖,如同他給重陽宮畫的《捉鬼圖》壹樣,線條明晰,畫圖傳神。這樣畫的地藏王菩薩畫像,不正是畫出了黃龍法師的心歡喜麽。
到了南宋梁棟摹畫時,落款處為“唐吳道子筆 ? 梁棟刊”字樣,從字跡與戶縣重陽宮內的吳道子《捉鬼圖》畫像的落款字相比較,也應該是摹仿吳道子的書法筆跡。但是左上邊的“唐吳道子戲筆”的字跡如今已經湮沒了,只有“筆”字的那壹豎,還能感覺出來。
由此說明,梁棟摹刻時,吳道子的真跡尚在,後不知所蹤。
南宋梁棟摹仿唐吳道子的《藥師佛畫像》石刻作品,壹直保存在勝光寺內,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在“十年內亂”的“破四舊”時被移到戶縣文廟。
改革開放後,勝光寺再現晨鐘暮鼓,佛光普照,本寺住持聖光法師托人又摹仿宋人梁棟之佛像,刻石立於寺內上位(東側),旁邊增設有鄉間名士吳樹仁先生七言詩,與佛像相契合。
自唐朝修建勝光寺以來,雖然寺院幾度興衰,但是三通地藏王菩薩的線像石刻畫像的演繹變遷,卻沒有改變菩薩的廣大誓願: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並教育影響著郿塢嶺周遭的子民們。
但願作為勝光寺內的瑰寶,能早日回歸到郿塢嶺上的寶剎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