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謠內容:孩子,孩子,不要貪吃,過了臘八就是年;臘八粥,喝了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蜜瓜發粘;二十四掃屋;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殺公雞;二十八、送面子;二十九、饅頭;熬夜30晚;第壹天第二天滿大街走。
關於臘八節
1,臘八節,俗稱“臘八”,是臘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的傳統。在壹些地區,他們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壹天也是佛祖釋迦牟尼出家為道的日子,稱為“法寶節”,是佛教中盛大的節日之壹。
2.歲末,“蠟”有三層含義:壹是“蠟,則也”,意為新舊交替(《隋書禮儀》記載);二是“獵蠟者共獵”,意思是在野外狩獵可以讓動物祭祀祖先和神靈。“蠟”來源於“肉”,意為“冬祭”用肉;第三,“蠟者,追疫迎春。”臘八節又稱“佛教開悟節”、“開悟會”。其實可以說十二月初八是臘八節的由來。
3.節日諺語
過了臘八,就是過年了。
喝完臘八粥,我會做“年”。
臘八冰不能吃壞人。
誰先在竈煙囪裏抽煙,誰的高粱就先紅。
拉巴拉巴,凍結妳的下巴
拉齊巴拉,凍死在西部寒鴉。
冬天麥子蓋三層被子,明年枕著饅頭睡。
臘八。拉巴,是的,拉巴,不,哈薩。
臘八,向火爐獻祭,新年來了,女兒要花,男孩要槍,老太太吃桂花糕,老人戴新氈帽。
吃完臘八飯,來年就幹!
4.歷史導論
自古以來,臘八被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竈神和井神),以祈求豐收和好運。據《禮記》記載,臘祭是“十二月之年,萬物匯聚,各有所求。”夏朝稱拉日為“甲平”,商朝稱“青絲”,周朝稱“大蠟”。因為它在十二月舉行,所以被稱為臘月,臘祭被稱為臘月。先秦時期的臘月是至日冬季後的第三天,後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當地的影響,傳統文化將臘八節附加為佛歷開悟日。後來隨著佛教的盛行,佛陀的開悟日與十二日合並,在佛教界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固定在臘月初八。
《說文》載:“臘祭三百神後,冬至日。”可以看出,至日入冬後的第三天是臘月。後來由於佛教的介入,臘月改為十二月初八,從此成為壹種習俗。
5、臘八粥
臘八粥臘八有在這壹天吃臘八粥的習俗。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中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經有1000多年了。它最早始於宋代。臘八這壹天,無論是朝廷、政府、寺廟,還是黎民百姓家,都會煮臘八粥。到了清代,喝臘八粥的習俗更加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後和王子都要給文武大臣和侍從吃臘八粥,並把米飯和水果分發給寺院,供僧侶們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祖;同時,家人團聚在壹起吃飯,給親戚朋友送禮。
雖然不同地區的臘八粥食材不同,但基本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類,黃豆、紅豆、綠豆、蕓豆、豇豆等豆類,紅棗、花生、蓮子、枸杞子、栗子、核桃、杏仁、桂圓、葡萄幹、銀杏等幹果。臘八粥不僅是時令食品,也是很好的保健品,尤其適合在寒冷的天氣裏保養脾胃。
(參考:
百度百科:臘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