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世晚期,氣候寒冷,庫頁島仍與歐亞大陸相連,尼夫先民在此定居。冰河時期後,海平面上升,韃靼海峽將庫頁島與大陸隔開,因此尼夫赫分為兩個分支。後來,在通古斯蘇申人的壓力下,尼夫赫分為兩個分支,北分支居住在黑龍江下遊和庫頁島,南分支居住在生活在朝鮮半島南部,這是三汗人的民族起源之壹。文獻上最早關於尼夫赫的記載可以追溯到公元12世紀,在中國元代史書中稱為“吉列範”。至少在金元時期,尼夫赫居住的地區就被納入中國版圖。明代屬努爾戇徒師管轄,清代屬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管轄。17世紀,俄羅斯殖民者入侵該地區。瓦西裏·波亞爾科夫在1643中描述了“吉利亞克人”,也就是尼夫赫人。Nivkh不斷受到騷擾,憎恨哥薩克人,稱他們為“kinrsh”(魔鬼)。通過1858的《中俄愛輝條約》和1860的《中俄北京條約》,俄羅斯最終吞並了該地區。從1857年到1906年,俄羅斯人在庫頁島建立的殖民地收容了大量罪犯和流亡政治犯,其中人類學家列夫·斯坦伯格最早記錄了尼夫赫的人種誌。移民的數量很快就超過了nivkh,壹些族群開始受雇看守監獄或追捕逃犯。移民也帶來了傳染病,造成了天花、鼠疫、流感等疾病的流行。
19世紀後期,崛起的日本也向該地區擴張。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樸茨茅斯和約》規定日俄在北緯50度劃分庫頁島。從1880s開始允許日本捕撈企業捕撈,直到1948。俄羅斯地方官員還通過征收重稅來限制nivkh在沿海和河流的捕魚活動。從1898開始,過度捕撈導致的魚類減少,使得nivkh多次陷入饑荒,迫使人們改變生活方式,引進俄羅斯食物。
1922年蘇聯成立,新政府改變了俄羅斯的民族政策。蘇聯官方用族人自稱的“Nivkh”取代了原來的“Jiliak”稱號,建立了短暫的Nivkh自治區,並保障了族人的大量捕魚權,直到1960年才被廢除。但蘇聯的經濟政策對尼夫赫人是毀滅性的,他們被迫在集體農場從事工農業勞動。以漁獵為生的尼夫赫認為耕地是壹種惡,對農業非常抵觸。(其實那裏氣候很冷,農作物很難生長,馬也不能叫馬。最早的馬是從達斡爾人那裏獲得的,所以他們養狗,抓魚,以海中動物為生。)所以在俄國勞動力大規模湧入後,尼夫赫就淪為二等了。
經過壹系列的外界影響,尼夫赫的生活方式終於得到了不可逆轉的改變,傳統的漁獵采集經濟不復存在。蘇聯當局把它當作從原始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轉變的典範,大肆宣傳。在學校和公共場所禁止使用涅夫語,而強制使用俄語,加速了民族的俄羅斯化。許多新的民間故事、信仰和家族關系已經被新壹代人遺忘了。1945年,蘇聯占領庫頁島南部。到了1948,很多尼夫赫人,連同壹半以上的奧羅克人,所有的阿伊努人和大和人,都被迫遷移到北海道,其中壹部分人後來又返回了。在新的環境下,nivkh逐漸依賴於中央集權經濟。1962年,蘇聯當局重新安置了尼夫赫,將許多小村莊的尼夫赫集中到幾個大的聚居地。到1986,庫頁島地區的Nevh定居點數量從82個減少到13個。
1991年,蘇聯解體,國家出資的集體農場制度被徹底廢除,這讓nivkh的處境更加艱難。21世紀庫頁島北部的尼夫赫受到西方企業大規模石油開發計劃的威脅。自5438年6月+2005年10月以來,nivkh推選阿列克謝·利曼佐領導非暴力抗議活動,爭取國家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