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過程編輯
面團的準備:將壹杯溫水+2湯匙糖+3茶匙酵母(酵母)放入容器中。酵母在溫水中至少15分鐘後,加入三杯面粉,混合均勻,用手和臉揉至光滑。(也可以用面包機。)為了保持室內的溫度和濕度,將面團放入容器中,蓋上蓋子。面團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才能開始發酵。
蔥花的準備:將三根大蔥切成蔥花,加入1小勺香油和1小勺鹽,拌勻。
將面團分成等份,用搟面杖搟平,在面團上撒上蔥花,然後將面團搟成圓形,粘成6 8寸左右的圓餅,再放入電飯鍋或用1茶匙植物油煎至棕色。
如果將第三步中的面團切成長度約為1.5寸的幾段,搓成花卷,放入蒸籠中,卷曲至少15分鐘,中火蒸約10分鐘,就可以享受到美味的花卷了。
韭菜盒子:用第壹步的面團,分成1寸的丸子,搟成餃子皮的形狀。
然後把餡料包在兩片皮裏,邊擰邊做成卷,放油鍋裏煎或炸至熟。
韭菜餡可以拌粉條、韭菜、肉或蝦等調料。
山東的“餡餅”歷史悠久,從古至今都有很多店鋪經營這種食物。清末民初的名店,1920年代的順城好、祥順齋、怡和園,1930年代的廣聚好、聚盛昌、同豐泰。這些鍋餅店生產的鍋餅質量上乘,地方風味濃郁,深受食客喜愛。[1]
特性
壹種北方硬面食,呈圓形,直徑約50cm,大如盤子,厚約5cm,重約3kg。外觀精致細致,顏色均勻,特別好看。上面浮雕著各種圖案。它看起來更像裝飾品而不是食物。它是用特制的鍋餅模具制作而成的,有些類似於火燒。壹般的鍋貼6斤左右,因為分量足,切成塊賣。沒有人會買壹整鍋的蛋糕,除非家裏人多,要好幾天。因為餅裏面水分很少,放幾十天也不會爛。
嘗
幹硬酥脆,耐嚼可口,遠近聞名,廣受歡迎。鍋餅的外皮又厚又硬,很有嚼勁。很多人特別喜歡吃餅皮,又脆又耐用。牙齒不好的人會很難吃東西,但可以用來磨牙;鍋餅裏面很軟,壹層壹層的,有十幾層。又軟又有嚼勁,絕對飽腹。鍋貼的另壹種吃法是搭配臨沂著名的“三”,這是壹道名菜。,經濟實用。咀嚼有力而不黏,外硬內韌,食物幹香,回味無窮。[1]
工作方法
山東鍋貼是“死面”,不加任何調料,搓粉時水分也少。它們簡單地用力量反復揉搓後做成圓形的厚餅,然後放入鍋中用小火慢慢擦幹水分。莒縣鍋貼的制作保持了傳統的制作工藝,用料考究,工藝細致。制作時,將小麥精粉用純溫水制成面團。反復按壓後,揉好,雙手均勻按壓。直徑約50厘米,厚度約2.5厘米。雙手按壓時,掌心背對背,蛋糕表面自然出現對稱的圖案。撒上芝麻,適可而止,然後入鍋烤,平鍋烤至淡黃色,再用溫火烤至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