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山東哪裏的風箏最有名?

山東哪裏的風箏最有名?

壹)濰坊國際風箏節

濰坊被各國譽為“世界風箏都”,國際風箏聯合會總部設在濰坊風箏博物館。濰坊也是中國風箏的故鄉,制作風箏的歷史悠久。它屬於中國三大風箏派別之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濰坊風箏題材多樣,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生活。每年4月20日至25日舉行,每年有30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團參加。藝術節的活動包括:舉行開幕式、放飛儀式、國際風箏大賽、國內風箏大獎賽、評選十只風箏、參觀風箏博物館、在楊家埠觀看民間藝術表演、參觀民俗旅遊村、與農民壹起吃、住、娛等。

(2)天津的風箏制作技術歷史悠久,工藝精湛。清代楊柳青年畫《十美鳶放風箏》可以證明風箏有十種,如串燈籠、蝴蝶風箏、唐道士佛經、蝴蝶等。

已故風箏藝術家魏元泰對天津風箏制作技術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從事風箏制作70多年,研發過平拍風箏、圓形立體風箏、軟翼風箏,還創作過折翼風箏。在著色上富有民族特色,吸收了古建築繪畫中使用的暈染法和冷暖對比色調,更適合高空飛行。作品獲得巴拿馬世博會金獎1914,為天津風箏爭光。

以“風箏魏”為代表的天津風箏,造型逼真,色彩典雅,工藝精細。箏的表面大部分是由絲綢制成的,既輕又結實。骨架由竹子制成,質地細膩,截面長,彈性大。材料非常考究,造型美觀,彩繪精美。賞心悅目,可以放在室內觀賞。是民間工藝的瑰寶。

(3)風箏又稱“紙風箏”、“紙貓頭鷹”、“風箏”,最初是用來傳遞信息的,唐代以後轉向娛樂。晚唐高駢《風箏》詩:“靜弦夜響藍,宮商信風。我只能模糊地聽著音樂,卻被風吹走了。”據說宋徽宗主持編纂了《宣和風箏譜》。元代劇作家關漢卿的《飛逸夢》取材於壹位青年學者的“買風箏玩”,可見當時放風箏十分普遍。明清是風穩步發展的鼎盛時期,春天放風箏已經成為民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曹雪芹傳世的是《南北風箏考錄》。現在,風箏的功能已經擴展到體育比賽、裝飾藝術等等。

北京風箏

傳說它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了。清朝《景帝歲勝》記載,當時全城男女“各擡壹只紙鳶”,清明掃墓後,投下勝利的盛況。摯友沈太弟《采風春》雲:“常用燕子,長壹尺至二尺,竹折縛,作燕式,紙糊,漆青綠,中間壓三弦。最大的壹個背著風琴或太平鑼鼓繞著,隨風而下。白天紮線,晚上紮紅燈,孩子們仰著頭追著,釋放內心的積熱。三尺以上,圖案各異,如哪咤、劉海、哈哈三生、二人戲、蜈蚣、鯰魚、蝴蝶、蜻蜓、三陽開泰、七喜鵲攀枝等等。最奇怪的是雕鷹式,壹根弦在空中飛舞,遠看逼真。”北京風箏有五種基本形式:硬翼、軟翼、排、長繩和桶。

三大風箏都歷史悠久,各具特色。妳可以參考這些資料。

  • 上一篇:小年可以洗澡嗎
  • 下一篇:市場上的農村自榨油符合食用油標準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