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提高抓魚蝦的數量和成功率,過去用傳統漁具捕魚的巴瑤人後來開始嘗試自制火藥,在海裏引爆進行捕魚。此外,他們還學會了如何用氰化物延長魚的存活時間,以滿足中國大陸和香港海鮮餐館對活魚日益增長的需求。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研究分析,這壹產業的產值每年高達8億美元。巴瑤部落唱著壹首史詩般的歌,叫“Iko-Iko”。如果壹直唱下去,這首歌可以持續兩天兩夜。歌詞記錄了巴夭的歷史,包括他們去過哪裏,見過什麽海洋生物,海之魂在向他們傳遞什麽信息。
傳統的巴約宇宙觀是萬物有靈論和伊斯蘭教的結合,揭示了人與海洋的復雜關系。對於巴瑤人來說,海洋是壹個復雜的生命體,水、潮汐、珊瑚礁甚至紅樹林都有靈魂。而這種認知和敬畏應該用來保護而不是破壞自然。長期的海洋潛水使壹些漁民患上了減壓病。同時,由於巴瑤人的活動區域位於國家之間的邊境地區,在過去的幾十年裏,漂泊在海上的巴瑤人總是與那些有明確邊界的國家發生沖突。為了避免糾紛和保護海洋資源,壹些鄰國政府強迫巴瑤人上岸定居。在Torosiaje壹帶,印尼政府不斷向巴瑤人施壓,讓他們在靠近岸邊的淺水區踩高蹺,甚至讓他們直接上岸,住進村莊。這導致越來越少的巴瑤族人生活在傳統的“樂帕-樂帕”船上。
這讓很多巴瑤族人的生活更加艱難。雖然他們自己意識到原始捕魚對生態環境的破壞,但大多數人沒有找到替代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