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糕的種類很多,北方的白年糕,塞北農民的黃年糕,江南水鄉的水磨年糕,臺灣省的紅甲魚年糕。年糕從北到南有不同的風味。
北方有蒸年糕和炒年糕兩種,都是甜的;南方年糕除了蒸、炒,還有切片炒、湯煮,甜鹹兼備。
據說最早的年糕是在除夕夜用來祭神祭祖的,後來成為春節的食物。
年糕不僅是壹種節日食品,而且隨著壹年的過去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希望。正如清末壹首詩所說,“人心高,和食作,使年比年好,以祈年景。”年糕的營養分析:年糕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煙酸、鈣、磷、鉀、鎂等營養成分。年糕補充信息:吃年糕是中國人的習俗之壹。年糕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食品,據說是從蘇州傳過來的。它的起源有這樣壹個傳說:
蘇州是古代春秋戰國時期吳國的首都。當時諸侯稱霸,戰亂連年。吳築了壹堵堅固的墻來阻止敵人的進攻。
這壹天,吳王擺下筵席慶祝。席間,大臣們縱酒作樂,以為有了堅固的城池,就可以高枕無憂了。看到這些,中國的宰相伍子胥非常擔心。他召來自己的隨從說:“滿清的文武官員現在認為高墻可以保護吳國的和平。雖然城墻可以抵擋敵兵,但是裏面的人要想出去也會受到同樣的牽制。如果敵人圍而不戰,吳豈不是被困繭中?如果妳忘乎所以,妳會有麻煩的。如果我有個三長兩短,吳被困,糧草匱乏,妳可以去香門城挖地三尺取糧。”隨從以為伍子胥喝多了,卻沒當回事。不久,齊王死了,夫差繼承了王位,聽信了貪心的話,給伍子胥自殺了。越王勾踐出兵攻打吳國,包圍了吳國都城,吳軍被困城中,街上婦孺痛哭。這時,服務員想起了伍子胥先前的指示,趕緊叫鄰居到香門外挖食。當他在城墻下挖了三尺深時,他發現城磚是用糯米粉做的。人們頓時激動不已,紛紛朝墻跪下,向伍子胥致謝。這些蠟粉救了全城的人。從此,每逢過年,家家戶戶都用糯米粉做“城磚”祭祀伍子胥。久而久之,就叫年糕了。
在春節的第壹天,人們註意吃年糕,這意味著“壹年比壹年高”。
年糕適合人群:壹般人群都可以吃。
老人、小孩或病人需要更謹慎地進食;肥胖、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如腎病和高脂血癥)的人應停止服用。年糕做法指導:糯米食物要加熱後吃。涼拌糯米食品不僅硬,而且影響口感,不易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