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民間的許多事物都與青蛙有著密切的關系,如銅鼓上的蛙形紋飾、壁畫上的蛙形人物、祭祀中的蛙舞等。壯族民間也有許多關於青蛙的故事和傳說,甚至還專門設立了壹個“麥得節”,壹般從年初壹直持續到二月初二,是壯族民間較大的節日之壹。
壯族還有青蛙節。據說每年正月的前半個月,每天都要祭祀青蛙,唱青蛙歌,跳青蛙舞。青蛙死了,是專門埋的。
擴展數據:
壯族先民崇拜青蛙的思想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當時的生活狀況。羅嶽莊人自古以來就生活在水邊。為了適應這種地理環境,壯族以水稻生產為主要生產方式,這也是他們長期繁衍生息的重要方式。對於壯族人來說,水稻的豐收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在古代,勞動生產率低的時候,人們只能靠天吃飯。這也意味著壯族水稻的豐收主要取決於風調雨順。壯族有句諺語:“蛙鳴大雨來”。在壯族先民的眼裏,青蛙呱呱,春雨相伴。每年青蛙呱呱叫的時候,大雨必然隨之而來。
對此,人們認為青蛙壹定與上天有某種聯系,有神奇的力量,能預知雨季的到來,有控制雨水、控制旱澇的能力。因為這種認知,人們對青蛙的尊重也就更加自然。人們用青蛙祭祀以求好天氣。可以說,在稻作文明的社會背景下,青蛙某種程度上是當時人們精神上的壹種支撐。
此外,壯族人對青蛙的崇拜也與古代的生殖崇拜有關。壯族人稱青蛙為“鴨龜”,意為“蛙奶奶”,從中不難看出人們對青蛙的尊重態度。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人民的富裕程度直接決定了這個民族的興衰。
因此,人們在希望豐衣足食的同時,也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夠日益興旺發達。在發現青蛙強大的繁殖能力後,人們無疑找到了精神慰藉。
人們開始崇拜青蛙來繁衍後代,並把青蛙視為掌管繁衍的神靈。企圖通過祭祀獲得蛙神的保護,繼承蛙旺盛的繁殖能力,達到發家致富的目的。人們對蛙神的無比崇敬和崇拜,既是蛙崇拜的體現,也是人們對生命繁衍的期待。
蛙崇拜文化是壯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壯語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並沒有被淘汰,而是隨著時代的變遷被賦予了新的內涵。無論世界如何發展變化,壯族的蛙崇拜文化依然代代相傳,越來越深入人心。青蛙在壯族人心中永遠是神聖的。
百度百科-青蛙圖騰
百度百科-圖騰
廣西新聞網-圖騰崇拜-壯族的蛙崇拜文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