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莊子真的不喜歡孔子?

莊子真的不喜歡孔子?

《莊子》壹書中,學術界普遍認為裏面的七篇是莊子自己寫的,外面的雜篇是後人補充的。

說喜歡不喜歡,實在是違背了莊子的境界。

讀《論物的同源性》壹文,我們可以看到,莊子對儒家、墨家、孔子思想或他人思想的是非觀持同質性觀點——個體執著於自己認同(喜歡)的壹方的觀點(人各有所意),達不到“忘我”的境界(即放不下我), 於是他把壹生浪費在糾纏於世間的是與非上(終身奴役不見)所以,我們要想達到“暢遊”的境界,首先就要學會“保持事物的和諧”,放下對是非的偏執。 所以在莊子的境界裏,不會有對孔子的偏見。莊子對萬物的看法是壹種齊壹的狀態(夫天下不大於邱浩之末,山太小;莫壽死了,彭祖卻死了。天地與我同生,萬物與我合壹。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抱著積極入世的態度,想在先秦亂世通過積極參政來重新建立穩定的秩序,這無疑是壹種高尚的理想。但這種理想與道家、老子、莊子的思想是相悖的。莊子清楚地意識到,先秦亂世不僅僅是政治制度的缺失造成的,如果壹個人沒有平和的心態,亂世也是無處不在的,所以莊子更加強調人的心態問題。可以說,儒家哲學強調的是人如何在社會中“安身立命”,道家哲學強調的是人如何把我們不安的心放在混沌的世界中。

先秦時期社會巨變,很多問題相繼出現,而核心問題無非是人生觀問題。也就是面對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我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什麽樣的人生才是有意義的?很多人試圖回答這個問題。莊子和孔子都有自己的答案。

在莊子生活的時代,孟子復興之後,儒家(孔子)的答案被很多人接受,是壹種通俗的學說。作為後人(相對於孔子),莊子在試圖回答這些重要問題時,想要提出壹個不同的答案,所以他不得不回應前人的答案。正是在這種回應中,莊子逐步完善了自己的理論。

縱觀各種思想和學術流派的發展,我們可以看到,偉大的思想總是在質疑前人、反對權威中發展起來的。新思路提出了新答案,這是舊答案所不能有的。但同時,新思想必須以舊思想為前提。不能說老答案壹文不值(有了摩托車,自行車還是重要的)。莊子的思想打破了孔子儒家思想的束縛,從壹個新的角度詮釋了人生。我們可以說莊子的很多思想都是反儒家的,但不能得出莊子不喜歡孔子的結論。

正是因為對前人思想的深入研究,才能發現前人思想中的疏漏或錯誤。如果莊子真的不重視孔子,為什麽要反對孔子?最了解妳的人是妳的敵人,這是有道理的。

總的來說,孔子和莊子代表了中國古代兩種基本的人生態度,即“出世”和“入世”。兩者有各自的對立和相似之處,中國古代的文人基本上都是儒道兼修。這兩種精神,加上後來傳入的佛教思想,最終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基礎。

壹不小心,我敲了這麽多廢話...事實上,無論我們讀什麽書,理解什麽思想,我們總是要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那麽莊子喜不喜歡孔子呢?就算莊子不喜歡,我也可以喜歡;而他喜歡的,我也可以不喜歡。讀莊子,至少要讀自己的觀點,才能被列入“逍遙”門,人雲亦雲,與莊子的本意相去甚遠。

現在用心讀原著的人少了。希望讀《莊子》不要流於表面,而能細讀,有所感悟。世界很不壹樣。

  • 上一篇:“王家大院”是什麽樣子的?“王家大院”和“喬家大院”哪個好?
  • 下一篇:守衛是什麽?怎麽帶警衛禁忌?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