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曬粽子的朋友越來越多,尤其是上周末,很多朋友放假在家包粽子。不得不說,時間過得真快!轉眼間就快到壹年壹度的端午節了。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習俗。
說到包粽子,現在的年輕人對包粽子都不太了解。我是跟我媽學的包粽子的手藝,因為家裏有個90多歲愛包粽子的奶奶,所以不管是不是過節,我媽都會時不時的給奶奶包壹鍋粽子。
每次媽媽包粽子,我都會看著,有時候還會伸手去幫忙。剛開始的時候,米飯不是缺就是散,但我奶奶並沒有嫌棄。但是,“熟能生巧”這句話還是有道理的。我包了更多的餃子,也學會了包粽子的好手藝。現在不僅我在家教媳婦包粽子,辦公室的同事也來找我請教。為了讓年輕的朋友們熟練地做出香甜軟糯的粽子,我特意整理了粽子的制作技巧,與大家分享。喜歡的朋友可以參考壹下:
四角紅棗湯圓:
四角粽子是最常見的包粽子方式。大部分在超市和市場都有賣。四角粽子包的米多,而且形狀好看不容易顯米。做粽子其實很簡單,只是準備有點麻煩:
首先準備糯米:我包餃子壹般選擇圓糯米。圓圓的糯米包的餃子,甜甜的,軟軟的,不松散。糯米要提前泡10小時左右。如果第二天早上準備餃子,可以提前壹晚泡。
然後根據自己的喜好準備壹些花生、紅棗、葡萄幹分別用純凈水浸泡2小時。
無論是糯米還是花生、紅棗、葡萄幹,都要清洗幹凈後再浸泡。浸泡時最好用純凈水。糯米吸水性特別強,壹定要多加水,不然上面的糯米不泡會生硬。
然後準備粽子葉:包粽子的葉子分為幹粽子葉和濕粽子葉,無論什麽葉子都可以直接包,為了有更好的彈性,需要用“2泡1”來煮。先將粽子葉用淡鹽水浸泡半小時,再將幹粽子葉浸泡4小時。再往鍋裏加水。水燒開後,加入壹勺食用堿,然後加入米葉,煮10分鐘。取出煮熟的竹葉,用冷水浸泡20分鐘後使用。
用食用堿煮粽子葉,既能中和粽子葉中的草酸,又能使粽子葉更柔軟,包粽子時不斷裂。另外煮出來的粽子味道更好。
包粽子:先取兩片粽子葉,把硬的那片切掉,然後把兩片葉子壓平對折,形成壹個尖尖的漏鬥,尖角稍微重疊,避免漏米。
然後先放壹顆花生進去,再放2勺糯米(我在糯米裏混了葡萄幹,不喜歡的不需要加),放壹顆紅棗,再放入壹些糯米。最後每邊放壹顆花生,把糯米壓緊,使上平面呈三角形,然後把稻葉折下來,再把稻葉兩邊同時折起來,完全蓋住糯米。最後,把長長的稻葉沿著墻角折起來。
包粽子是壹個熟能生巧的過程,所以包粽子的時候不要著急。開始做醜也沒關系,只要不把飯露出來就行。多包餃子妳會很快找到感覺的。重點是“包得緊,紮得緊,紮得緊”,否則包得再漂亮的餃子也會漏米撒花。
煮粽子:煮粽子的時候加水也很重要。記得先放粽子再加水,這樣粽子可以充分泡在水裏,煮好的粽子不會被夾到,而且壹定要壹次性加水,中間不加水。煮2小時左右,關火後再燜30分鐘左右。
煮粽子的時候可以放壹個比較重的鍋在上面,防止浮起來,煮不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