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是徐州人習俗中三個“鬼節”之首(另外兩個是中秋節,農歷七月十五,寒衣節,農歷十月初壹)。過去,徐州人在這壹天更隆重地祭拜祖先。清明,空氣清新,景色明朗的意思,是鳥語花香的春季高峰季節,天氣往往清新明媚,溫暖如春。
清明節前壹兩天是寒食節,徐州人只會吃冷食,禁止吸煙。這種習俗在東漢和三國時期盛行。後來逐漸並入清明節,增加了祭掃、郊遊、蕩秋千、鬥雞等習俗。
清明這壹天,徐州家家戶戶門前都要插上柳枝,俗稱“亮眼”。徐州老人也有“插柳招魂”的說法。臨近清明節,徐州人開始祭奠祖先。上墳時,除了列酒、山珍海味、點香燭,還要給祖墳添土,俗稱“添墳”。
壹家人收拾得整整齊齊,把雜草清理幹凈,用紅漆把碑上的字塗上。然後給孩子講祖先的故事,然後每壹步都燒香、燒紙、拜神。小時候長輩領著孩子去掃墓祭祖。長大了,孩子領著自己的孩子。父母和孩子,也就是今生不斷看著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上墳後,貢品會用來野餐,也就是“冷食”的意思。野餐後,將有壹次春遊。孩子們也會和大人壹起放風箏,采摘野菜。農村的孩子也會在這期間三五成群地去尋找墳墓,拿著掃帚和簸箕,收集燒紙和錫箔灰燼。因為紙箔裏有錫,可以提煉再賣。賣的時候俗稱“金銀灰”。
也許在大多數徐州人心中,祭祖可能不信鬼神,但相信親人的愛不會消失。他們只是換了個地方,住進了我們的心裏。淮海戰役烈士紀念塔建成後,徐州人清明又多了壹個去處。塔下追悼會後,依然是春遊,郊外野餐。
徐州清明節日食習俗
徐州的特色食品有蒸菜和綠色餃子。徐州諺語:“榆樹二月不老,三月老”。這指的是立春和遲早的關系。徐州風俗,清明愛吃“蒸魚錢”。但如果立春只在春節後到來,清明節的錢就會老得吃不下了。
除了榆樹籽,清明時節還可以多采摘棗苗、老人頭、薺菜等野菜來蒸。同樣的野菜,可以剁成面條和青團子,蒸熟煮,也可以蒸熟再煮成菜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