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徽雕的徽雕文化

徽雕的徽雕文化

徽州石雕以青黑色的黟縣青石為主,又名“綿山清水石”。黃山在古代被稱為綿山。現在的易縣始建於公元前,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故稱“古綿山”。易縣山上盛產青石,即“易縣綠”大理石。這種青石地處高山,沐浴雲霧之中,軟硬適中,歷來用於建材和石雕。現在保存完好的徽州古民居石刻,多以這種石頭為主。根據漢族的民間傳說,壹些古代人將此石雕刻的寶物帶到北京送禮,途中不慎損壞,回國後棄入江中。誰知,時隔多年,恰逢大旱,河水幹涸,這座雕塑卻“自修復”如初。還有壹個傳說是,在古代,壹位技藝高超的藝術家用這塊石頭雕刻了壹方硯“瑤池盤龍”。這塊硯臺制成後,感覺常年濕潤,硯臺上雕刻的神仙仿佛在水霧中搖曳。每次發洪水的時候,硯臺上的仙人居然會流淚。雖然這些只是傳說,但也能從壹個側面反映出易縣青石的優良品質。自古以來,徽州就有刻石的傳統。時光飛逝,星辰運行。現在,山上的石頭雕刻的作品已成為徽州四大名雕之壹。

徽州四雕指的是磚雕、石雕、木雕、竹雕,是徽州工藝品的代表作品。這些雕塑多采用深浮雕、圓雕,註重鏤空效果,將亭、樹、景、獸、人、花、鳥、蟲、魚融於壹畫。它們錯落有致,層次分明,精致逼真,顯示了徽州工匠的藝術才華。徽雕產生於宋代,盛行於明清。它主要用於房屋、祠堂、寺廟和花園的裝飾,以及古代家具、屏風對聯、窗格、筆筒和果盤的工藝雕刻。磚雕壹般用於當地民居的門樓;木雕以江南漢族的吉祥圖案、宗教人物、戲曲故事為題材,在徽州隨處可見。徽州竹刻是中國竹刻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常見的竹刻作品是筆筒,歷來為文人所推崇。石雕常見於院墻的漏窗和各種石牌坊,如西遞、宏村的壹些古宅和胡的刺史廣場。徽州四大雕塑因其獨特的工藝和特殊的寓意,壹直被視為徽州傳統文化的縮影。

過去由於需求量小,只有少部分工匠從事雕刻。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徽雕工藝品的需求越來越大,於是各種家庭式的徽雕小作坊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去過西遞、宏村等徽州地區的人會發現,在很多古街上,都有很多小型的徽雕作坊,其中很多是石雕作坊。對此,我省將徽派石雕“擡”出山門第壹人、省收藏家協會會長查榮表示,雖然作坊很多,但包括石雕在內的徽雕技藝並未產業化,對推動徽學研究有抑制作用。而且因為現在的石雕都是手工藝人雕刻的,消耗比較多,價格也比較貴。這次展出的500多件石雕中,如果按照市場收藏價格計算,低配的200-300元,中檔的上千元,上萬元甚至十幾萬元的石雕並不少見。比如壹個名為“中國龍”的石雕,上面雕刻著56條形狀各異的龍,稱之為“民族團結”。從構思、選材到成型,雕塑家花了三年時間!它的價格也接近20萬元!另壹方面,名為“英雄俠”的鱷魚雕,耗時三個多月,收藏價格在萬元左右。哪怕是普通的石雕,哪怕是小小的鍋形擺件,往往也要壹兩百元。毫無疑問,如此高昂的價格極大地阻礙了石雕的普及。

為了讓更多的人了解徽州,了解徽州,我省收藏家協會牽頭舉辦了這次徽州石雕展,希望讓我們的徽州文化更好的走向世界。

  • 上一篇:新能源材料與技術專業怎麽樣?
  • 下一篇:如何有效減少家用防盜報警器的誤報和漏報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