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患者認為吃藥不如打針有效、見效快,只要感覺不適就會要求醫生給他打針或“掛鹽水”;另壹部分患者有相反的想法。生病後,他們總想多吃藥,少打針,以避免“肉體的痛苦”。事實上,這兩種想法都不利於疾病的治療。靜脈給藥,藥物直接進入血液,顯效迅速,但不良反應發生迅速且嚴重,尤其是中藥註射劑。由於其對不良反應的預見性較差,且缺乏相應的搶救措施,壹旦發生不良反應,搶救起來相當困難。口服,藥物在體內代謝,起效慢,但安全性高。目前臨床使用的藥物劑型分為片劑、註射劑、膠囊劑、丸劑等。藥物做成什麽劑型,是由藥物的性質、療效和毒副作用決定的。那麽,得病後,應該如何選擇用藥途徑呢?(1)針對不同的疾病。根據藥代動力學特點和臨床癥狀,選擇給藥途徑。氫化可的松用於重度中毒性感染時,應大劑量靜脈註射;用於垂體前葉功能減退時,宜小劑量口服。腸道感染應口服慶大黴素,由綠膿桿菌引起的全身感染應註射慶大黴素。(2)根據藥物的理化性質。對於理化性質穩定、耐酸、防黴的藥物,可選擇口服給藥方式,如阿司匹林、氨芐西林等;理化性質不穩定,如胰島素等多肽類藥物在胃腸道內被酶分解,鏈黴素在胃腸道內不被吸收,所以這類藥物應制成註射劑;對於首過效應大的藥物(易在肝臟破壞),應避免口服,如硝酸甘油舌下片、睪酮貼片等。(3)根據不同的個體和疾病。預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首選口服制劑長期用藥,安全、方便、經濟,如復方丹參片、復方降壓片等。但老年人身體機能下降,藥物代謝緩慢,應適當減少用藥;兒童對藥物反應敏感,用藥需謹慎。如果長期靜脈使用抗生素,容易導致抗生素耐藥,破壞兒童體內正常菌群,造成二重感染,損害兒童身體器官,尤其是肝腎損害,造血功能障礙。所以,輕中度感冒咳嗽的孩子,首先要口服藥物,如小兒感冒顆粒、小兒咳喘糖漿等。另外,有些患者將口服抗生素片或膠囊打碎研成粉末,自己敷在發炎部位,以為這樣局部消炎效果好。事實上,這樣做可能會使患處局部藥物濃度過高,容易導致抗生素中毒反應。如果抗生素應用不當,也會產生耐藥性,影響全身的治療。有的患者把抗生素滴耳液當眼藥水,更危險。因為滴眼液嚴格要求無菌和壹定的pH值和滲透壓,所以滴耳液達不到這樣的質量要求。未經授權使用滴耳液代替眼藥水可能會刺激眼睛,引起發紅、刺痛和其他不良反應。眼部炎癥不僅控制不好,還可能引起繼發細菌感染,加重病情。因此,選擇正確的用藥途徑,醫生要根據患者的病情和藥物的特點做出最佳選擇,這樣才有利於疾病的治療和預防。更多精彩內容,點擊進入> & gt& gt
上一篇:懷孕飲食禁忌如何多補營養?來碗中藥自制雞精下一篇:成都口貝好裝飾公司位列成都十大裝飾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