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途家:
土家族人自稱“比茲卡”、“米吉卡”或“貝金卡”,意為“壹個土著”。
恩施土家族的主要支系在清江以南的來鳳、鶴峰、鹹豐、宣恩、利川。巴東、建始、恩施的土家族占其總人口的25%至30%。
2.苗族:
苗族主要分布在利川、來鳳、宣恩、鹹豐,占全州苗族總人口的90.8%,呈現大雜居、小聚居的特點。典型的有宣恩縣的小毛坡營、苗寨,鹹豐縣的官壩、小村、梅坪、龍坪,利川的文都。
3.侗族
侗族主要分布在宣恩、恩施、鹹豐等縣市交界處的山區。
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的侗水語支,多神教。侗族的祖先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千手”,壹般認為侗族是從古百越的壹個分支發展而來的。
4.白族
白族主要分布在鶴峰的鐵爐等地。
白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白語屬於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彜語支。漢語自古以來就被白族人民廣泛使用。白族在藝術上獨樹壹幟,其建築、雕塑、繪畫藝術聞名於世。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與周邊民族相互影響,創造了燦爛的經濟和文化。
白族是壹個居住程度很高的民族,有賈敏、勒摩、那馬三個支系,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5.蒙古人
蒙古族主要分布在鶴峰的三家臺和利川。
蒙古人起源於古王劍河(今埃爾貢河)東岸。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壹了蒙古各部,逐漸形成了新的民族認同。
擴展數據:
少數民族居住習俗:
1,土家族
“住在哪裏,必選高陵”,往往幾十戶或幾百戶同姓聚集成為壹個村。土家族多居住在山裏,客家人多居住在山外。土司時期,只有土司、棚子、族長等地方官用木架和雕梁畫柱建造房屋,普通土人則用竹墻和茅草搭建房屋。如果他們建造瓦房,他們就犯了非法侵入罪。大殿正面有祠堂,兩邊側房住人。
側房前有壹個火坑和壹個三腳架,用來做飯。側室近屋頂,竹制樓房;壹個木架懸掛在建築物的底部。竹制建築和木制框架利用火坑的熱氣來烘烤谷物、肉類和木柴。現在土家的房子多是用“吊腳樓”式的木瓦房搭建,樓上住人,樓下養牲畜或者堆肥料柴火。
2.苗族人
客廳分兩種,壹種叫村,或者幾個叫村。壹個是很簡單的所謂三柱房,八字木頂,壹個是吊腳樓。樓下養牲畜,樓上住人。大廳壹側是帶火坑的火場。坑內建鼎,以備烹煮或烹煮,火坑後供奉家神。火坑屋的套房是父母的住處。
百度百科-恩施-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