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品糧基地大致可分為兩類:國家級和區域級。在中國,前者包括黑龍江和吉林中部的松嫩平原、黑龍江三江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湖北江漢平原、四川成都平原、廣東珠江三角洲、江浙太湖平原、蘇皖江淮地區、江西鄱陽湖平原等。
目前,中國已經實現了糧食的基本自給,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中國將依靠自己的力量實現糧食的基本自給,這在客觀上有許多有利因素。根據中國農業自然資源、生產條件、技術水平和其他發展條件,糧食增產潛力很大。
擴展數據
第壹類是南方原有的高產商品糧基地,包括長三角、江漢平原、鄱陽湖平原、洞庭湖平原、珠三角。
1,這類基地人多地少,地處亞熱帶,自然條件優越,農作物生長期長,壹年多可收獲;農耕歷史悠久,勞動力豐富,有精耕細作的傳統,有壹定的農田基本建設基礎,水利、化肥等生產條件良好。
2.壹般每公頃糧食產量可達6000公斤~ 8250公斤,比全國平均糧食產量高壹倍左右;糧食商品率29%,每年提供的商品糧占全國13基地商品糧的60%以上,是我國最重要的商品糧基地,有“米倉”之稱。
3.今後要進壹步加強建設,逐步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使以糧為主、多種經營相互促進的商品糧增產仍有很大潛力。
第二類,新開發的淮河平原商品糧基地,包括位於黃淮海平原南部的蘇北和皖北兩部分。
1,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下水條件較好,地處暖溫帶向亞熱帶過渡區。降水、熱量、無霜期低於江南,高於黃河以北。是中國重要的糧食產區。
2.新中國成立以來,由於水土條件的改善,基本農田得到了擴大。每公頃糧食產量達到4065公斤,糧食商品率為19.6%。今後,要進壹步加強以治水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繼續改善土壤和肥料條件,提高精耕細作水平,這仍將有相當大的糧食增產潛力。
第三類是水平較低、發展潛力最大的東北商品糧基地,包括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吉林中部平原和遼寧中部平原。
1.東北地廣人稀,緯度較高。熱量條件不如南方,壹年只能收獲壹次。生產條件和原有基礎都不如前兩個地區。農業管理粗放,每公頃糧食產量仍然較低,壹般只有1875 kg ~ 1950 kg。但國營農場多,糧食總產量高,商品率35。
2.國營農場的商品率高達40% ~ 60%。每年提供給國家的商品糧數量占13商品糧基地的0/5以上。還有大量適合農業的荒地,有很大的開墾和擴建空間。
3.今後要大力加強農田基本建設,改善水利和化肥狀況,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改進耕作技術,把提高糧食單產和開墾荒地結合起來,逐步實現糧食穩產高產。這裏的商品糧增產潛力在各類商品糧基地中將首屈壹指。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糧食主產區
百度百科-商品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