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中科學領域的指導要點強調,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與探究活動,讓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因此,兒童科學教育應該與兒童的現實生活緊密聯系,把他們身邊的事物和現象作為科學探究的對象。不僅《綱要》對幼兒的科學探究活動給予了指導和建議,而且《指南》中對“科學探究”也提出了教育建議,強調科學探究活動的重要性和多樣性,強調幼兒的科學探究要隨意滲透在地域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中。因此,幼兒園課程中的科學活動不僅可能出現在集體教育活動中,還可能出現在幼兒的角落活動、戶外活動甚至是餐前餐後的過渡活動中,這些都可以成為幼兒共同進行壹次有意義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時間和機會。要探索的項目可能是壹個需要長期跟進的大項目,也可能是壹個現象背後原因的小問題,但這並不影響它作為孩子探索的對象。
第二,尊重孩子的主體性,但老師的啟發和引導也很重要。
在各種探究活動中,以兒童為主體,讓兒童通過動手、動腦、直接觀察來感知科學現象,從而對科學探究產生興趣,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在主動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科學知識。但在平日裏,我們經歷過的很多例子告訴我們,孩子會對新的事物和現象感到好奇,但很少有孩子能真正把問題拿出來探究,往往看完新的東西就結束了。因此,在這樣的活動中,教師不僅要尊重幼兒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還要成為幼兒探究過程的啟蒙者、引導者、支持者和幫助者,努力在活動中做到“幼兒主動學習,教師積極有效教學”。比如我們“尋找冬天”的戶外活動,很多小朋友發現地上有壹層白色的霜,有的車上也有,但是很少有小朋友問“霜是從哪裏來的?”“什麽條件下能產生霜?”此時,教師可以啟發孩子思考,喚起他們的求知欲,鼓勵他們用手去摸奶油,並問“為什麽手裏的奶油壹會兒就不見了?”“霜是怎麽來的?”等問題,在後續提問中,老師可以及時跟進答題情況。
第三,探究內容的選擇要貼合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符合其發展需要。
貼近孩子生活經驗的探索更容易引起孩子的興趣,更有利於孩子的學習和理解。因此,在探究內容選擇的過程中,要註意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選擇幼兒能感受到並有探究需求的內容。例如,在新主題“寒冷的北風”實施的第壹周,兒童對冬季變化的觀察已經從周圍環境的明顯變化進壹步研究到風的略微抽象的變化。從風的起源,夏季風和冬季風向的區別,風的作用,風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等等。
第四,教師的鼓勵和支持也是幼兒積極開展科學探究的重要保證。
兒童的科學探究是建立在探索和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的。兒童天生好奇,親近自然,但兒童尤其需要大人營造安全的心理氛圍,提供及時的鼓勵和支持,以保證探究活動的有序進行。老師的鼓勵和支持可以是物質支持,也可以是心理支持。比如物質支持:為孩子提供合適的探究材料,提供場地支持,老師及時指導;心理支持:鼓勵孩子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給予積極的評價,允許孩子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