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然以家庭為中心,三四代同堂的現象減少了,但傳統的家庭倫理仍然保持著,父母與子女之間的相互依賴顯而易見。中國人的家庭往往是壹個消費單位。在中國,個人的消費行為往往與整個家庭的行為息息相關。所以在中國,個人的消費行為不僅要考慮自己的需求,還要考慮整個家庭的消費需求。做市場分析時必須考慮家庭生命周期,仔細研究每個周期的特點具有營銷意義。比如從年輕單身階段,到新婚階段,到生孩子階段,再到孩子離家階段,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消費心理和消費需求。這種情況使得企業在產品開發和營銷服務中應重視產品的多功能、多用途和綜合性特點,盡量使產品滿足家庭成員不同階段的需求。此外,在產品或服務信息傳遞和傳播方面,口頭信息傳播比正式的信息傳播渠道(如廣告)更能讓中國人信服和接受。
2.中國文化重視人際關系。
這種人情關系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理解:壹是人情往來,即每當有婚喪嫁娶的時候,都要贈送禮品或現金,比如壹些包裝精美的商品上印有“最好的禮物”,就是這種傾向的體現。
第二,重義輕利,重視友誼和精神價值,忽視物質利益,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感情和道德,這是中國文化的壹大特色,也是中西文化的主要差異之壹。比如在人際交往和正常的工作關系中,過分重視規則之外的情感交流,熱衷於給對方各種禮物甚至金錢,以加強相互關系。消費行為中重義輕利的表現就是人情消費的盛行。比如“給腦白金送禮”之所以成功,就在於利用好了人類消費的契機。
3.中國文化講究中庸之道。
中庸是儒家的壹個基本命題,其思想精髓是“和”,是壹種經過權衡的微妙平衡。
壹種和諧。就個人而言,中國人往往盡量遵守群體規範,力求言行壹致,避免凸顯個人風頭。這種文化意識體現在消費行為上,比如求同存異,從眾心理,試圖獲得他人的認可和接受,更容易接受大眾化的商品。此外,儒家文化追求精神境界,講求道德聖人風範,註重通過個人品質的培養達到完美人格。被視為控制個人欲望的美德,表現在消費行為中註重商品的實用性和耐久性。了解了這壹特性,我們就可以在開發、生產和推廣商品時有的放矢,降低風險。
4.中國文化特有的面子文化。
從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演變出中國特有的“面子”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今天人們更加註重面子。如果中國人安於平庸,那就不完整。只要有機會,中國人還是要露臉的。中國文化的壹大特點就是註重自己在別人眼中的形象和地位,重視面子。近年來的研究文獻表明,與其他國家相比,中國人特別註重通過印象裝飾和角色扮演,在他人心中留下好印象,並獲得眾人稱贊的好名聲。所以中國人討厭丟臉,卻又迷上了露臉。因此,中國人特別註意給別人和自己留面子。反映在消費行為上,中國人過於看重體面消費,過於看重與自己相同的身份認同,以及與周圍人相同的求同存異、人情消費的心態。很多時候甚至存在“愛面子,吃虧”的不良消費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