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養老。以家庭為中心,依靠子女親屬養老。這是目前農村養老的主流。老人有自己的孩子,媳婦,女婿,然後是孫子等等。作為壹個家庭,家庭成員有贍養老人的義務。
即使孩子不在身邊,同樣住在農村的親戚朋友也會幫忙照顧老人。而且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壹直有“孝”的影子。不贍養老人就是不孝,會被村民看不起。
2.社區養老。它以村莊或村落為依托,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力量,合理開發、調配和使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支持。具體來說就是開養老院、福利院、養老中心。
農村社區養老是當前農村社會養老的發展方向。農村社區養老有其獨特的優勢,靈活性高,可以因地制宜。
它以村莊或村落為依托,充分發揮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力量,合理開發、調配和使用社區資源,為老年人提供支持。
3.私人養老金。壹些民營企業投資養老院等。,和願意養老的個人選擇。壹般這類養老院收費較高。
擴展數據:
根據全國老齡辦的數據,目前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正在加速。2017年末,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0萬,預計到205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峰值4.87億。
其中,與城鎮相比,農村社會事業發展嚴重滯後,農村居民養老和醫療保障制度尚不完善,保障水平較低。
“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與此同時,與城鎮的差距在擴大,城鄉不分的狀態將持續到2040年。”中國人民大學老齡研究所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菊花表示,中國老齡化發展不平衡。
壹方面表現為城鄉人口老齡化水平的倒掛,即農村老齡化水平長期高於城市老齡化水平;另壹方面,表現在地區發展不平衡。
比如,除西藏外,所有省份的農村老齡化都超過了10%,甚至遼寧、重慶都超過了20%。
城鄉差異反映出的“城鄉倒掛”特征,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城市化進程加快導致的生育差異密切相關。大量年輕人離開中西部農村,向東部和城市遷移,是現階段農村人口老齡化的主導因素。
而這種人口轉移,有效降低了城市常住老年人口的比例。毫無疑問,人口老齡化的區域差異增加了應對的復雜性。
“養老是我們面臨的壹個難題,尤其是在農村。從當前的社會現實來看,城市養老正在成為創業的藍海,各種現代化、人性化的養老模式層出不窮,受到社會資本、公益力量、媒體的廣泛青睞和關註。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我國是壹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尤其是老年人占很大比重。隨著年輕勞動力湧入城市,農村空巢化程度越來越嚴重。
農村養老制度的短版和資源的短缺也更加突出,從某種程度上說,農村養老問題需要我們足夠的重視。"
誰來為農村老人說話?誰會關註農村人的晚年生活?國家、社會和公民在其中應該扮演什麽樣的角色和責任?這是壹個亟待研究和解決的重大問題。
有專家預測,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接近3億,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將達到90%,這意味著空巢老人將超過2億,其中相當比例分布在農村,農村空巢老人將越來越成為重點。
人民網-積極探索農村社會養老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