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裏頭文化時期公元前1900年-公元前1600年
二裏頭文化期因河南偃師二裏頭文化遺址的發掘而得名。二裏頭遺址發現了4個文化層次,發掘了墓葬和宮殿遺址。目前二裏頭發現的青銅器不多,都是壹些小的工具和兵器,如鏃、戈、器等,但青銅禮器的整體數量不到十件,但在鑄造史上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從鑄造簡單的武器工具到鑄造容器,是技術的飛躍。中國古代青銅器以禮器為主,是青銅時代的主要標誌。二裏頭文化青銅容器的發現,表明歷史進入了具有中國古代特色的青銅時代。
2.商朝早期公元前16世紀——公元前15世紀中期。
相當於商代二裏崗文化時期。鄭州商城夯土木炭的碳測定為公元前1620年,與商湯開國時期相吻合,但二裏崗文化的下限不明確。二裏崗遺址分為兩層。上下青銅器的區別不在風格上,而是上層比下層更有發展。鄭州出土了許多商代早期的青銅器。這是因為鄭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的都城。二裏崗、白家莊、張寨南街、楊莊、南關外、龔銘路、二七路有重要的墓葬或地窖。壹般分布在商場的南面和東南角。城東北和城西還有埋葬青銅器的墓地。在豫北發現了許多早期的商代青銅器。分布於湖北黃陂盤龍城、安徽博岡、嘉善和江西清江。
各地出土的器物有:鼎、大鼎、大方鼎、陵、陵、關、、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陵形陵、鐘鑄盤。
3.商朝中期公元前15世紀中期-前13世紀。
商代李崗文化和殷墟文化時期,出土了幾批青銅器,具有商代早期的壹些特征,但經歷了多次變化。殷墟青銅器也有壹些特征。典型的例子有河北槁城臺下墓出土的壹批青銅器,北京平谷劉家合商墓出土的青銅器,安徽阜南、肥西地區出土的青銅器,豫西靈寶東橋也有出土。這類器物在殷墟文化壹期就有發現,如小屯232號墓出土的壹組青銅器。以及小屯331、333號墓出土的部分青銅器。但這種器物在殷墟是沒有的,其他地區的壹些比殷墟的更典型、更精致。目前還沒有像二裏崗或殷墟這樣的商代大都市生產過這種青銅器。盤庚遷殷之前,商賈選,更早,在皮和平,但在二裏崗期之後,這批青銅器在殷墟之前就客觀存在了。由於早期到晚期的過渡特征,二裏崗時期有青銅器破碎,殷墟早期有青銅器破碎。這些青銅器分布廣泛,其制作中心當時並不在殷,完全有必要在二裏崗文化期之後,成熟的殷墟文化期之前,劃壹個階段叫商代中期。商代中期上限不好確定,下限大概在武定左右。
這壹時期接近早期的器型有爵、張、朱等。爵尾雖與早期相似,但流向寬松,圓爵出現前所未有。除了中空的椎足,出現了T型足,底部向下突出,平底很少見。早期雖有寬肩大口,但這種器形並不多見。
4.商朝晚期公元前13世紀至公元前110世紀。
從武定到,壹般采用鄒衡的四階段說對段遺址文化進行考古分期,即第壹階段從盤庚到孝義,第二階段從武定到祖甲,第三階段從辛到,第四階段從、狄夷。後來的發現壹般都沒有跨越這個界限。但殷墟青銅器分期有三個階段,即盤庚至武定的第壹階段,祖庚至康定的第二階段,武義至帝辛的第三階段。
《史記·殷本紀》詳細記述了盤庚至武定、楊家時期、殷的衰落、盤庚五運、的衰落以及武定得後的“陰道復興”。所謂殷衰,是指商朝失去了對諸侯國的控制,即諸侯國政治上不隸屬,經濟上不納貢,國力下降。殷墟的青銅文化高度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