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圖》寬25.2厘米,長528.7厘米,絹本彩色。作品以長卷的形式,生動地記錄了中國北宋時期12世紀汴京的城市面貌和當時各階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它是當年汴京繁榮的見證,也是北宋城市經濟狀況的寫照。
這在中國乃至世界繪畫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在這幅五米長的畫卷中,* * *繪有大量各種人物、牛、騾、驢等牲畜、汽車、轎子、大小船只、房屋、橋梁、城樓等特征,反映了宋代建築的特點。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清明上河圖》的場景雖然熱鬧,但並不是繁華的城市景象,而是壹幅有緊迫感的“繁華險象圖”。官兵偷懶,納稅很重。
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是壹幅舉世聞名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壹千多年來,這幅畫聲名遠揚,廣受青睞,被許多人模仿。全國各地的公共和私人收藏家手中都有許多復制品和贗品。有人統計,《清明上河圖》現存30余冊,中國大陸10余本,臺灣省9本,美國5本,法國4本,英國1本,日本1本,僅臺北故宮就有7本。
松本
作者張擇端,現藏故宮博物院,故稱《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中國繪畫史上最著名的作品之壹。它不僅藝術水平高超,而且周圍流傳著許多有趣的故事。在繪畫史上,有很多畫叫《清明上河圖》,但原作只有壹幅。經過很多學者專家對這個話題的研究,大家的意見基本壹致。他們都認為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這幅畫是北宋張擇端的真跡。其他的同名畫作都是張擇端後來的臨摹或仿造。
秋本
又名本,是吳四大流派之壹。明代著名畫家仇英以《清明上河圖》為題材,參照《宋本》的構圖結構,以明代蘇州城為背景,重新創作了壹幅與《宋本》風格迥異的全新畫卷。“秋本”也是後世模仿的鼻祖。據明朝的記載,以它為基礎的各種仿制品層出不窮,成為權貴的高檔禮品。被稱為仇英的復制品。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現在網上流傳的很多關於清明上河圖的全景圖,其實都是這個版本的作品。
清源本
《清明上河圖》乾隆元年(1736)三版(局部),由陳美、孫虎、金琨、戴紅、程之道五位清宮畫院畫家共同繪制。可以說它們是在模仿各個朝代的基礎上,集合了各個導演的作品,並加入了明清時期的特殊習俗,比如郊遊、演出等娛樂活動。同時,由於受西方繪畫風格的影響,街邊的房子都是按照透視原理來畫的,西式建築也列在其中。本卷色彩鮮艷,筆法精巧細致,橋、屋、人物的界畫細膩嚴謹,是院中佳作。這個版本現在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被稱為清代清明上河圖。
2.明年送名片。
拜年不用進政府大門。送名片去見人。到處都是這種情況,給紙店大筆錢。宋代用名片拜年,稱為“飛帖”。
每家門前貼壹個紅紙袋,上面寫著“收福字”,就是為了飛貼。
《清波雜誌》說:“在元佑統治時期,仆人們經常被用來在新年問候時刺人的名字。』
明朝的時候還是這樣。文徵明的詩《新年快樂》說:“不想相見,卻要談心,名篇皆是我們。”我也跟人扔幾張紙,世界太簡單不太空虛。清代煙臺的月令也是這樣形容北京的“月,影飛,車去空”。現代賀年卡和賀年卡可以說是它的遺產。
3、漫步月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