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的中等教育有幾種?

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的中等教育有幾種?

英國的中學出現的較早,17世紀至18世紀英國的中學有三種:

文法中學是從封建社會流傳下來的。文法中學的教學以古典語言和文法知識為主,教學使用拉丁文。畢業生壹般進入牛津或劍橋大學,或者成為官吏、醫師、法官和教師等。資產階級執政後,文法學校的培養對象由原來的貴族、教士子弟擴展到大工業家、大商人、鄉紳等階層子弟,收費較高。雖然文法學校為貧寒學生設有免費名額,但數額極少。

公學事實上是壹種私立的寄宿學校。它興起於14世紀左右。這類學校因是由公眾團體集資興辦,培養目標以“公職”人員為主故而得名“公學”,公學的設備條件異常優越,師資水平也很高,學費也很昂貴。到17世紀初僅有9所,19世紀也不過20所-30所。公學的在校學生人數也很少,壹般僅100人-120人左右。英國高級統治者大多出於公學。因此,公學對學生的身份要求很嚴,多為貴族與富有的大資產階級子弟。公學招收預備學校畢業生,經嚴格考試才得以入學,壹般學習5年-6年。教學內容原以古典文科知識為主,19世紀初,增加自然科學和數學的內容。此外,公學還特別註意培養學生的紳士風度。公學壹直保留至今,被視為英國人的驕傲。

阿卡德米是17世紀英國出現的壹種新型的中等教育機構。這類學校重視自然科學及現代外語課程,應用英語教學。由於這種學校接近生活實際,具有實科傾向,適應了當時資本主義發展的潮流,受到社會歡迎,中層社會的平民子弟入學者居多。18世紀後期,由於實科中學的興起,這種學校才消失。

產業革命後,原有的中等教育已不能滿足現代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了,1861年國家組織了“王立公學調查委員會”對九大公學進行調查,並提出了改革建議。1864年又組織了“中學調查委員會”,在調查的基礎上提出了按社會層次開設三類中學的建議,因其表現出露骨的不平等性未被議會通過。但對以後英國中學形式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

  • 上一篇:山西民居有什麽特點?
  • 下一篇:春天來了,漁民該如何釣鯽魚?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