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子曰:“人無禮則無生,事無禮則無成,國無禮則不安。”意思是:無論壹個人,壹件事,壹個國家,如果沒有文明的禮儀,是無法立足於社會的。所謂禮,是指行為。儀器,指gfd。“禮儀”是指我們對待人和事物的方式和行為習慣。
中國古代有三個最著名的禮:李周、李逸、李記,合稱為“三禮”,是各種禮的百科全書。其中,李周強調政治制度,李逸強調行為準則,而《禮記》則強調對符合統治階級需要的禮的各個分支的理論解釋。這“三禮”所涉及的各種禮儀制度的總和,就是禮儀的全部內涵。
俗話說,做人之道,擇善而從,修浩然之氣,修松柏之氣,不可入鄉隨俗,不可輕恥媚世。可見,禮儀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指導我們說話做事的行為準則,也是反映當前社會狀態的壹面鏡子。壹個人的綜合素質,壹個國家和社會的發展,都可以用“禮儀”來衡量。
中華民族歷來被稱為“禮儀之邦”,我想這是對壹個國家、壹個民族最大的褒獎和贊美。孔子曾說:“不學禮儀,不可立。”早在3000年前,人們就倡導尊師重道、關愛仁人的思想。可見,中華民族對禮儀的尊重和重視由來已久。因此,我們必須汲取其中的智慧和精華,繼承和發揚這壹優秀傳統。
而且不知何故,人壹天天變得浮躁不安。是因為社會發展速度太快,我們的思想跟不上嗎?還是這種傳統思想觀念越來越不受重視,甚至即將被拋棄?我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在公交車上看到我10歲的孫子兩手空空的坐在座位上,他奶奶手裏拿著東西站在他旁邊。我只知道我看到壹對夫婦在街上罵罵咧咧,互相爭吵。我只知道我爺爺倒在路上,路人視而不見...這是人類的冷漠嗎?我不這麽認為。大家都很熱情,很有愛心。這是缺乏基本的禮儀,這是教育的失敗。試想我們今天的教育,太註重學歷教育了,又有哪個學校開設了禮儀課程呢?沒有人教過我們如何使用禮儀,所以我們只會模仿周圍的人,所以周圍的人無動於衷,我們也無動於衷。我覺得我沒有資格質疑中國的教育,但事實是殘酷的。再這樣下去,只會失去我們傳承千百年的良好品德,讓我們更加無奈和失望……我認為禮儀教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強烈需求。
回顧2008年北京奧運會,國際奧委會主席將其戲稱為“無與倫比”。是什麽讓北京奧運會贏得如此贊譽?是不是很壯觀的場景?是投資巨大的場地嗎?不,這是中國人民的禮貌,中國人民的好客,以及貫穿“和”字的申辦理念。所以我們成功了,所以我們將永載史冊。
俗話說,細節決定成敗。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該註重基本禮儀,這不僅是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是我們必須遵循的原則。禮儀是壹種非法律的行為規範,是從社會生活中提煉出來的有意識的社會意識形態。它需要我們自覺遵守,依靠個人信念來支撐和維護。所以壹個人是否註重禮儀,從側面反映了他的綜合素質。有時候壹件事情的成敗往往取決於妳沒有註意到的細節。或許壹句話,壹個動作會讓妳失去成功的機會,會阻礙妳人生的前進。所以我們要學習禮儀,講究禮儀,應用禮儀。禮儀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人無禮必不立,國無禮必不立。禮貌使世界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