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肝素。在體內外有很強的抗凝作用,這是通過抗凝血酶ⅲ實現的,對凝血過程中的許多環節有抑制作用,作用迅速。這種制劑只能靜脈給藥,因為它使用方便(皮下註射)。常用於需要快速抗凝治療或口服抗凝藥前的患者。過量引起出血時,可用等量的魚精蛋白中和。長期使用肝素有出血的風險,副作用很大。
2.香豆素。常用雙香豆素、華法林、新抗凝,通過拮抗維生素k抑制肝臟合成凝血酶原,降低凝血因子ⅶ、ⅸ、ⅹ,由於用藥初期體內仍有足夠的凝血因子,這些因子耗竭後才能發揮抗凝作用,故其作用開始緩慢,但持續時間長,適用於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等需要長期抗凝者,劑量不當會引起出血。
3.阿司匹林和雙嘧達莫等抗血小板藥物對預防血栓形成有效。
因為阿司匹林可以抑制血小板環氧化酶,阻止血小板環氧化酶將花生四烯酸轉化為前列腺素中間體。由於血液中缺乏前列腺素中間體,所以不可能(或很難)形成血栓。低劑量口服阿司匹林已在世界各地廣泛用於預防和治療血管纖維化引起的血栓性疾病。阿司匹林使用者的大規模調整結果證實:這種藥物確實可以使中風、心肌梗死或其他血栓性疾病的發病率降低40 ~ 50%。更重要的是,小劑量阿司匹林制劑的價格很低,即使經常服用,也不會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
4.此外,蛇毒溶栓劑,如降纖酶、抗血栓酶、取栓酶等,能溶解已形成的血栓,使血管再通。
5.新型口服抗凝劑
目前新的口服抗凝藥是指新開發的口服凝血因子ⅹ A和ⅱA直接抑制劑。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依托沙班,後者包括達比加群。這兩類藥物針對單壹活性凝血因子,其抗凝作用不依賴於抗凝血酶。與華法林相比,它們半衰期短,量效關系好,很少與食物和藥物相互作用。口服使用無需監測常規凝血指標,可減少或避免因用藥不當引起的藥物療效下降或出血不良事件。而且個體劑量差異小,醫生和患者固定劑量服用非常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