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當代的報紙版面只存在了100多年。報紙發展的歷史那麽長,報紙形態的每壹次變化都不是偶然的,都是遵循壹定規律的。
這裏我們簡單回顧壹下報紙排版的演變歷史,以期找出報紙版面發展的內在規律,從而在今後的報紙版面設計和研究中充分發揮版面的獨特優勢,創造出更多更好的版面風格。
(1)卷寬型
從敦煌最早可見的報紙可以看出,我國早期的報紙在形式上與公文相似,唐代報紙的基本形制是橫的。從敦煌研究院可以看出,最早的報紙版面形式是:
沒有欄目,沒有版別,而是按照古代的寫法和讀法,從右到左,從上到下排列。
都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沒有先後,也沒有新聞標題。
在更大的範圍內,這種報紙只是把文字羅列在壹起,沒有排版,只是把大量的文字信息排列在壹個對象中。這種版面的報紙只是作為內容的載體。這種情況壹直持續到明朝,明朝的報紙出現了壹種不同於唐朝的格式——書體,壹直沿用至今。
(2)書籍風格
從現有資料來看,民間報紙印刷的“京報”是在明代中期中國報紙發展起來之後才開始出現的。從版式形式上看,當時的報紙在形式上和書是壹樣的,都是單面印刷,折疊後裝訂。這與原來的卷對格式相比是壹個很大的改進,原來的卷對格式是把相同的、壹類的或耗時的內容放在壹起閱讀。清代私人報刊社出版的報紙,開始出現以“京報”為標題,每天出版壹期,每期4-10頁。每頁疊好後裝訂成冊,長約20厘米,寬10厘米。
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中國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報紙的重要作用,開始創辦自己的全國性報紙,但基本上都是采用書籍的形式。這份報紙的格式是:
單面印刷,沒有版面概念。
布局上沒有頁面,也沒有列。
上海新報,1861創辦的中文報紙,八度版式。這是壹份印在白色報紙兩面的新報紙。該報開創了在新聞報道中加入醒目標題的做法,開創了中國近代報紙使用新聞標題的時代。
10月25日,回族機關報《中國日報》在香港創刊。陳少白是《中國日報》的社長兼總編輯。當時國內外的中文報紙,“每壹行都是直下的,很難閱讀,即每壹版只分四至六欄,標題略大”,而《中國日報》則完全仿照日本報紙,開創了多欄橫向布局,標題各異,版面活潑大方,是近代中國第壹份報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