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過去河源人民每年都要遭受水災,苦不堪言。仙人遊歷至此,看到百姓窮困潦倒,萌生了惻隱之心。於是他在新豐江和東江的匯合處扔下壹只巨龜,把它變成了龜峰,並在上面立了龜峰塔,殺死了水妖。至此,人民安居樂業。
圭峰塔建於南宋紹興二年(公元1132年)。它屬於佛塔。壹直被列為“河源八景”之首,享有“東江第壹塔”的美譽。是廣東第壹批重點保護文物之壹[1]。龜峰塔的平面是六角形的。第壹層外面長4.8米,裏面長1.6米。城墻厚3.3米,高42.6米。塔的正門朝東,塔外表七層,內部十四層,壹明壹暗,如竹,逐級上升,層層集點。每層有杉木地板和方磚,地下有兩道門和四個佛龕。在開放的樓層上,有壹個通向另壹層樓平臺的門和五個通向外平座欄桿的門洞,它盤旋而上,到達頂樓。平塔為青磚結構,平座和檐都用夾層狗牙磚加高,檐比其他塔寬。平座配有木欄桿,每層在六角處有角柱。柱子之間用橫架連接,是典型的宋代木亭式磚塔。現在每座塔的屋檐都換成了灰色的琉璃瓦,滴著水,角梁下掛著銅鈴。經過857年的風雨侵蝕,龜峰塔原有的頂部已經丟失,塔的地基已經被堆積的灰塵掩埋,塔的屋檐和平座已經坍塌,瓦面已經消失,塔內各層原有的木質地板已經被破壞。
龜峰塔外表七層,內部十四層,是壹座磚砌的樓閣式塔。塔呈六邊形,底長5米,內部中空。塔底墻厚3米,用墻磚壹層壹層到達各樓層,繞塔外平地壹層壹層到達頂層。修復前塔頂被破壞,剩余高度32米。龜峰塔修復前,塔身基本完好,未發現傾斜和裂縫。原塔用黃泥砂漿,有藍、紅兩種磚,大小不壹,規格30多種。塔頂橋臺已被積土掩埋,東北角有兩棵大葉飛榕樹。通過對塔首層梁洞的分析和塔基礎的發掘,發現這裏應該曾有過二級臺階,即首層六角有3米左右的木梁鬥拱瓦。塔的每壹層都在遞減,每壹層都有菱角瓦挑出來的飛檐和平座。由於年久失修,修復前的塔樓很多飛檐、平座已經坍塌脫落,尤其是二樓東南角。每層都沒有瓦片,雜草叢生,塔內腔原有的木地板已經被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