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節,又成為乞巧節,是壹個蘊含著傳統文化的浪漫節日。為了生活的浪漫與儀式感,我們常常在節日吃應景的美食,那七夕吃什麽呢?
1、巧果
長輩們都說:七月七,吃巧果,玲瓏心,智慧果。
巧果應該是七夕最應景的美食了,畢竟它別名就是七夕果,又叫乞巧果子。它的外表看起來也很好看,是和七夕有關的花樣。它是用面粉制作而成的糕點,給其取名為“乞巧”,是古代女子祈禱織女賜予自己壹雙巧手。在七夕節吃巧果,巧橋就能夠實現自己的心願。
2、巧芽面
有些地方會有七夕吃巧芽面的習俗。這個“芽”其實也就是豆芽,用豆芽做好的豆芽湯作為面的澆頭,巧芽面的面條則選擇手搟面。據說在七夕這壹天吃面條,因為面條棉柔纖長,就寓意著家人心連心。若是這壹天妳碰到了喜鵲,還大可以給它兩根面條,以感謝它搭鵲橋讓牛郎織女相會。
3、巧酥
據說巧酥在古代的時候有很多,壹般是民間販賣的。民間的糕點鋪子會在七夕這壹天制作出形象和女人相似的酥糖,將之成為“巧人”。壹般女子會很喜歡買,以此來慶祝牛郎織女的鵲橋相會。有壹些女子,也會以此來祈禱自己的幸福。七夕吃巧酥,未來壹定很幸福。
4、七夕吃餃子(巧巧飯)
俗話說得好,“別問過節吃什麽,問就吃餃子!”
吃餃子是鄄城、曹縣、平原等地乞巧的風俗卻十分有趣:七個要好的姑娘集糧集菜包餃子,把壹枚銅錢、壹根針和壹個紅棗分別包到三個水餃裏,乞巧活動以後,她們聚在壹起吃水餃,傳說吃到錢的有福,吃到針的手巧,吃到棗的早婚。
5、吃麻老
麻老,正確的名字應該是麻糯,是為紀念牛郎織女而誕生的七夕節食品。在龍巖地區,父母在每年七月初七前幾天買麻老送女兒,尤其是婚後第壹年,還要用小籃子裝好,壹整籃子的祝福送給女兒。
6、花瓜
七夕舊俗乞巧,將瓜雕刻成各種花樣,如奇花異鳥或浮雕圖案。另外壹些手巧的女子會用發好的面團捏塑成各種與七夕傳說有關的面點。在七夕節吃了這樣的花瓜,可能會沾染到別人的巧思,讓自己也變得靈慧起來,這也是七夕節吃花瓜的寓意之壹。
最後說說我們福建人怎麽過七夕吧!
在我們福建,七夕節除了吃巧果,還要吃蠶豆,因為蠶豆諧音“纏豆”,“分豆結緣”是我們這邊特有的習俗。
每到七夕節這壹天,鄰裏、朋友之間相互贈送蠶豆並在月色下吃蠶豆聊天,以作結緣紀念。吃完蠶豆以後就不會吵架,之前的積怨也隨之煙消雲散。正在熱戀中的男女也會同吃壹把蠶豆,寓意把好事緊緊地纏住,永不分離。
小時候,每到七夕前後,我家都會做壹鍋的五香蠶豆,然後分給熟人鄰居,並且道壹句:“結緣,結緣。”希望鄰裏結歡喜緣、和好緣,永遠和睦友愛。現在住著高樓大廈,鄰裏之間都不怎麽認識,懷念那時候的歡笑聲和鄉親鄰裏之間美好的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