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共享包括所有用戶可以同時訪問數據庫中的數據,用戶可以通過接口以各種方式使用數據庫並提供數據共享。
2.減少數據冗余。
與文件系統相比,由於數據庫實現了數據共享,避免了用戶單獨創建應用文件。減少大量重復數據,降低數據冗余,保持數據壹致性。
3.數據的獨立性
數據的獨立性包括邏輯獨立性(數據庫和應用程序的邏輯結構相互獨立)和物理獨立性(數據物理結構的變化不影響數據的邏輯結構)。
4、數據集中控制。
在文件管理模式下,數據處於去中心化狀態,不同的用戶或者同壹個用戶在不同的進程中對自己的文件無所作為。數據庫可以用來集中控制和管理數據,數據模型可以用來表達各種數據的組織和數據之間的關系。
5、數據的壹致性和可維護性,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主要包括:①安全控制:防止數據丟失、錯誤更新和未授權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有效性和兼容性;③並發控制:在同壹時間段內,允許對數據的多次訪問,可以防止用戶之間的異常交互。
6、故障恢復
數據庫管理系統提供的壹套方法可以及時發現並修復故障,從而防止數據被破壞。數據庫系統可以盡快恢復數據庫系統運行期間發生的故障,這些故障可能是物理或邏輯錯誤。比如系統誤操作導致的數據錯誤。
擴展數據:
數據庫是按照數據結構組織、存儲和管理數據的倉庫。它產生於60多年前。隨著信息技術和市場的發展,特別是90年代以後,數據管理不再僅僅是存儲和管理數據,而是轉變為用戶需要的各種數據管理方式。數據庫的類型很多,從最簡單的有各種數據的表格,到可以存儲海量數據的大型數據庫系統,在各個方面都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信息社會中,充分有效地管理和利用各種信息資源是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前提。數據庫技術是管理信息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決策支持系統等各種信息系統的核心部分,是科學研究和決策管理的重要技術手段。
數據庫的基本結構分為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數據庫的三種不同視角。
由內部模式組成的數據庫稱為物理數據庫;由概念模式組成的數據稱為概念數據庫。由外部模式組成的數據庫稱為用戶數據庫。
1,物理數據層。
它是數據庫的最內層,是實際存儲在物理存儲設備上的數據集合。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由用戶處理,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組成。
2.概念數據層。
它是數據庫的中間層,是數據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和數據之間的邏輯關系是存儲記錄的集合。它涉及數據庫中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條件,是數據庫管理員概念下的數據庫。
3.用戶數據層。
它是用戶看到和使用的數據庫,代表壹個或壹些特定用戶使用的數據集,即邏輯記錄集。
不同級別的數據庫之間的關系通過映射進行轉換。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