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十二章》是指人民教育出版社為教育部編寫的教材“部分版”,分為1963年制七年級上冊和五四制七年級上冊。教材上的《論語》十二章,大部分是孔子的言行,也有壹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
《論語》是記載孔丘及其部分弟子言行的文集,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經典之壹。是壹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書。***20條。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
2.春天-朱自清
《春天》是現代散文家朱自清的作品。《春天》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初版於7月,1933,長期被中國中學語文教材選用。
這首《春頌》實際上飽含了作家在特定時期的思想和情感,他對生活和人格的追求,表現了作家骨子裏的傳統文化積澱和對自由境界的向往。
1927之後,朱自清壹直在尋找和創造自己靈魂深處的理想世界——夢的世界,用來安放自己“頗為躁動”的拳拳之心,抵禦外界的幹擾,讓自己在幽閉的學習中“獨立”,成就自己的學術。《春》描寫和謳歌了壹個郁郁蔥蔥的春天,卻是朱自清內心世界的生動寫照。
3.秋天——何其芳
《秋》是現代詩人何其芳於1932年9月寫的壹首詩。這首詩是關於季節的。雖然簡單平凡,卻充滿了詩意,表達了詩人對寧靜閑適的田園生活和美好秋天的向往。全詩以工整的形式、嚴謹的節奏、和諧的韻律展現了詩的形象和意境。
4.雖有精菜——選自《禮記·學問》。
雖然賈堯的文章用表意的方法引出要闡明的觀點,指出教與學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即“教與學相長”,告訴我們實踐真知的道理和工作、學習、實踐的重要性,但文章表明“教”與“學”是密切相關的。
5.河裏的石獸
《石頭記》是清代作家紀昀的壹部文言小說。這篇文章講了壹個很有教育意義的寓言,表達了作者對學者等無知自以為是的人的嘲諷,也告訴了人物認識事物需要全面深入的調查和探索。
全文層次分明,圍繞尋找石獸展開敘述,在戲劇情節中挖掘出人生哲理。情節簡單,語言簡練,但讀起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