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文化消費的結構變化

文化消費的結構變化

文化消費作為文學、藝術、教育、科學領域的支出和消費活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註。最近對近年來文化消費指數的跟蹤調查發現:在文化總量上,雖然有壹些地方呈上升趨勢,但總體上還是偏低;此外,消費結構也出現了壹些新的變化,娛樂、享受和休閑精神文化消費的比重也有所提高。

規模過大,但發展性、智能性文化消費不足。這種文化消費結構的變化及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值得我們分析和研究。

文化消費尤其是教育消費的投入,目的是交流知識,贏得不斷進步的智力支持。對於壹個民族來說,民族精神是壹個民族文化的主體精神,是整個民族文化的靈魂和升華。但這種民族精神的形成和鑄造,不是靠人的主體意識的覺醒就能實現的,還需要勤奮學習,兼收並蓄,才能演變成中國人的文化性格。高爾基說:“讀書,壹個我們習以為常的過程,實際上是壹個心靈與古今所有民族的大智慧相結合的過程。”培根說得更直接:“讀書是為了塑造完整的人格。”這種人格不僅指個人的人格,也指壹個民族的群體人格和精神氛圍。

與物質消費不同的是,文化消費主要是尋求物質需求之外的精神支持,這是壹種心理需求,而這種心理需求不是由於人的生物本能,而是受到文化環境和社會文化意識的影響。它不僅是壹種有形的習慣,也是壹種無形的信念。雖然古代沒有“文化消費”這個詞,但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歷史中,也有很多關於讀書進取的話語和故事。這些寶貴的傳統至今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對壹個人自強進取精神的形成,對壹個民族奮發圖強精神的支撐,乃至對我們的國家社會政治都有著深遠而巨大的影響。

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信息、技術、知識不斷發展。在這種形勢下,文化消費水平低下,文化消費結構失衡,意味著在國際競爭中可能會落後甚至被淘汰。壹個沒有進取精神的民族是非常可悲和危險的。文化消費就像壹把尺子,可以衡量壹個民族的進取精神和狀態。因此,倡導健康合理的文化消費,提高居民文化消費水平,是實施文化戰略的關鍵。因此,我們需要充分利用市場優勢,發展壯大文化產業和事業,加大對文化館、圖書館、少年宮、紀念館等設施的人力財力投入,豐富居民文化消費的場所和資源,建設品位高雅、風格鮮明、科技含量高的現代文化設施,真正把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消費提高到壹個新的水平。

  • 上一篇:燈籠怎麽做,簡單又好看。
  • 下一篇:有人知道浙江地名的由來嗎?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