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保存原有建築形式。包括原有的平面布局、造型、藝術風格等等。每個朝代的建築布局和造型都有自己的特點,既反映了建築的功能和體系,也反映了社會狀況和民族文化的風貌。如果改變了原來的狀態,或者衣服穿的亂七八糟,這個古建築的價值就會降低或者喪失。
(2)保留原有建築結構。古建築的結構是建築科學發展進程的標誌。建築結構也是決定建築類型的內在因素。就像人的骨骼壹樣,什麽樣的骨骼就會有什麽樣的體型。如果在改造過程中改變原有結構,會降低建築的科學價值,影響其形態。還應高度重視壹些特殊的結構,如山西五臺山北科吉殿頂的人字形叉手,這是唐代中國唯壹的孤例。萬壹損壞需要加固,千萬不要在上面加舒柱。磚石結構、銅鐵結構、竹結構也有各自的時代、地域、民族特點,在改造工程中要特別註意。
(3)保存原有的建築材料。古建築的建築材料種類繁多,有木、竹、磚、石、泥、玻璃、金、銀、銅、鐵等。什麽樣的建築用什麽樣的材料,什麽樣的材料產生什麽樣的結構和藝術形式。木材的性質產生了幹透、提梁、透鬥的結構砌築材料,銅、鐵、金屬的結構必然是通過鑄造、鍛造來建造的。因此,建築材料、建築結構和建築藝術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強烈主張在修復古建築時,壹定要保留原有的構件和材料,盡量保留其“精華”。誠然,當必須更換原廠部件時,也應更換原廠材料。原來的構件換成了木頭,原來的構件換成了磚石。最好是松的時候用松的,柏的時候用柏的,什麽硬木都行。
(四)保存原有技術。為了真正保存古建築的原始狀態,不僅要保存它們的形狀和結構材料,還要保存原始的傳統土陶工藝。對於古建築維修技術,我認為應該提出“繼承傳統技術”的口號。比如用彩畫裝飾的地戰,本來就是用三麻石灰、七麻九灰做的,壹定不能換成厚厚的壹層油灰或者其他方法。這不僅是為了保留原有的傳統,也關系到建築的安全性和牢固性。
總的來說,文物保護要最大限度的保存信息。說到這裏,不得不提最近比較流行的甘嶺石獅長期露天保存環境對石雕建築的危害。但是將石獅恢復如新是有爭議的,所以如何保護文物還是有爭議的。目前最好的辦法是修復舊的,在不影響文物整體景觀的前提下,盡量少幹擾。
文物保護是指為防止具有歷史、文化、科學價值的歷史文物受到破壞而采取的壹系列措施。這個過程叫做文物保護。中國登記在冊的不可移動文物近77萬件,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352處。國家批準公布了118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和350個國家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中國擁有46處世界遺產,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9處,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4處,世界自然遺產8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