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吉日网官网 - 傳統美德 - 旗袍是根據哪個民族的服飾發展起來的?

旗袍是根據哪個民族的服飾發展起來的?

旗袍,旗袍),傳統女性服飾之壹,是20世紀上半葉民國女性在參考滿族女性傳統旗服和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設計的。它是東西方文化的壹種體現。目前,在壹些西方人看來,旗袍具有中國女性服飾的文化象征意義。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壹種女性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因為滿語叫“旗人”,所以叫“旗袍”。

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的影響,改良後的旗袍逐漸在女性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人吸收了西方的服裝樣式,並不斷用中文加以改進後,才傳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款式很多,有如意門襟、琵琶門襟、斜門襟、雙門襟等。有高領、低領和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狹縫中有高狹縫和低狹縫;還有長旗袍,短旗袍,雙旗袍,單旗袍。20世紀30年代,改良後的旗袍幾乎成為中國女性的標準著裝。

清末旗女袍與民國旗袍的區別主要有三點:1。旗女之袍寬而直,不露其形;民國時旗袍開衩收腰,顯示體態或女性曲線。2.旗女的袍裏有褲子,開叉處可見繡花褲腿;民國時旗袍裏面有內衣和絲襪,開叉處露腿。3.旗女袍的面料多為厚重的錦緞或其他提花面料,裝飾繁瑣;民國時期旗袍面料較輕,印花布增多,裝飾更簡單。正是這三個不同點,讓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長袍變成了可以和西洋裙比肩的新品種。

在二十世紀初,流行穿喇叭袖短外套和無袖背心,外套在地上前後擺動。此後,旗袍的下擺、袖子、翻領、領子都做了壹些改動,加上了裝飾,變化復雜。但仍保持了舊款旗袍馬甲的直寬風格,采用傳統的直線裁剪方式,展現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旗袍

在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旗袍在長度,寬度,開叉高度,短袖和低領方面反復變化。1929,受歐美短裙的影響,原本長度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後來有了校服旗袍,下擺縮到膝蓋以上1寸,袖子西式。這壹變化受到了批評。1931年後,旗袍開始變長,下擺下垂。30年代中期達到頂峰,袍底垂下遮住雙腳,稱為“掃旗袍”。以前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被縮短到了肘部。之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後幾乎無袖。

  • 上一篇:新華紫鵲界梯田景區怎麽樣?
  • 下一篇:日照北海金華銷售熱線是什麽?
  • copyright 2024吉日网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