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古代的火主要不是實際從事農業的官員,而是從事祭祀的宗教巫師。古人對天象的規律運行感到不可思議,總覺得有“上帝之手”在操縱自然和人類的活動,火的運行也不例外。況且自然界有風雨雷電,人間有悲歡離合。為了祈求上帝給人間永恒的幸福,有祭天的儀式。祭天的時候要把動物殺了,給柴火上香,把柴火點著,讓動物肉的焦香味隨著清煙飄到天上去。天帝聞到人間煙火肉香,就會大發慈悲,給人間平安幸福。火政的任務是整理、點燃、守護祭天用的柴火,完成燒祭儀式。立春之後,春耕就要開始了,試耕的習俗在中國壹些地區流傳下來。然而,由於環境和自然條件的不同,春耕生產傳統習俗的方式和時間也有所不同。
第壹段
在桂北地區,春耕時節,城市的活動甚至比農村更加熱烈和隆重。在農村地區,由於天氣寒冷,大多數人試圖犁耕和耕種。他們通常把軛帶進牛棚,套在牛脖子上,表示牛在拉軛犁地,預示著春天來了,新的壹年開始播種谷物。我們應該做好犁地的準備,盡量趕上播種的季節。不要錯過種地的機會。城市活動:相傳,過去為了增強春耕的生產氣氛,督促人們做好春耕準備。開春的前壹天,城裏的縣官派了壹個官員在縣城城隍廟旁邊的荒地上建了壹個茅草官廠。官敲鑼打鼓,吹著打著,扛著縣令和紙紮的春牛和犁,沿著迎春路從衙門到官廠。沿路的人們放鞭炮,放大米。春牛擡至官廠後,要向禦天厚土焚香祭祀,禮為三日三拜,由縣令領路,眾鄉紳隨禮祭拜,然後念壹段禱文祭拜天地之神,再由縣令親自扶耕,跟隨春牛後進行試耕,以示春耕開始。圍觀者的喊叫聲響徹天空。縣令試耕後,長官把紙包的春牛舉到街上,提醒人們新的壹年開始了,所有的莊稼都等著播種,所有的產業都等著興旺。每個人都要慵懶的迎接春耕第壹天的到來。遊遍大街小巷,回縣衙打春,再燒紙包春牛。
第二段
在瑤山,各家各戶的戶主都要背著鋤頭在田裏挖幾個鋤頭,或者在稻田、菜園裏挖幾個鋤頭,表示春天除了挖,還要上山砍些竹子插在田裏,表示插在田裏,在田裏埋幾粒種子,表示豐收。
在其他地方,二月的第壹天被認為是春節。壹大早,家家戶戶敲壹會兒鍋蓋,以示慵懶,迎接春耕第壹天的到來。今天早上吃完早飯,男人們壹般都會檢查壹下家裏的農具,看看哪些需要修理,哪些需要更換,壹個壹個做決定。自己動手或者請人開始整理農具。當天早飯後,婦女們用前壹天泡好的糯米,用粉碎機磨碎,把冬初腌制的幹菜和臘肉切碎粘成美味的餡,用糯米糕包好,做成陽春糕,墊上柚子葉,放在鍋裏蒸。之後壹家人圍坐在壹起,吃了壹頓豐盛的“陽春餅”。吃“陽春”時,家裏的負責人給大家講了新壹年要種的生產計劃和品種安排,要求大家下大力氣搞好陽春,爭取新的壹年有個好收成。
山西省的渾源縣、朔縣、殷珊縣以及河北、內蒙古的部分地區。有壹個擊鼓迎春的流行習俗。
春耕前,人們手持羊皮團扇鈴鼓,邊敲邊唱,祈求救災無病,秋後豐收。
雲南紅河哈尼族春耕時節,農民表演隊走村串戶,表演反映當地少數民族勞動生活的原生態歌舞,為春耕備耕唱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