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的發展軌跡;
智能制造源於人工智能的研究。壹般認為,智力是知識和智力的總和,前者是智力的基礎,後者是指獲取和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人工智能是通過人工方法在計算機上實現的智能。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特別是最近20年,隨著產品性能的提高、結構的復雜化和精細化以及功能的多樣化,產品中所包含的設計信息和工藝信息激增,隨著生產線和生產設備中信息流的增加,制造過程和管理中的信息量也急劇增加,從而推動制造技術發展的熱點和前沿轉向提高制造系統處理爆炸式制造信息的能力、效率和規模。目前先進的制造設備沒有信息輸入就無法運行,壹旦信息源被切斷,柔性制造系統(FMS)就會停止工作。專家認為,制造系統正在從能源驅動向信息驅動轉變,這就要求制造系統不僅要靈活,還要智能,否則將難以處理如此龐大而復雜的信息工作量。其次,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競爭的復雜環境也要求制造系統表現出更高的柔性、敏捷性和智能性。因此,智能制造越來越受到重視。
縱觀全球,盡管智能制造仍處於概念和實驗階段,但各國政府都將其納入了國家發展規劃,並大力推動其實施。
從65438年到0992年,美國實施了新技術政策,大力支持總統所說的臨界技術,包括信息技術和新的制造技術。智能制造技術是其中固有的,美國政府希望通過此舉改造傳統產業,開創新產業。
根據加拿大制定的1994~1998的發展戰略規劃,未來知識密集型產業是帶動全球經濟和加拿大經濟發展的基礎,智能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非常重要,具體研究項目選擇為智能計算機、人機界面、機械傳感器、機器人控制、新型器件和動態環境下的系統集成。
日本於1989年提出智能制造系統,並於1994年啟動了先進制造國際合作研究項目,包括公司集成與全球制造、制造知識系統、分布式智能系統控制、面向產品快速實現的分布式智能系統技術等。
歐盟的信息技術相關研究包括ESPRIT項目,大力支持具有市場潛力的信息技術。1994推出新R &;在項目D中,39項核心技術入選,其中3項(信息技術、分子生物學和先進制造技術)突出了智能制造的地位。
80年代末,我國也將“智能仿真”列入國家科技發展規劃,並在專家系統、模式識別、機器人、中文機器理解等方面取得了壹批成果。最近,科技部正式提出了“工業智能工程”。智能制造作為技術創新計劃中創新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將是這壹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看出,智能制造正在全球範圍內興起,這是制造技術特別是制造信息技術發展的必然,是自動化和集成技術深入發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