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儒學與賈觀
對於儒家和賈,明清時期普遍的看法是“儒名賈利”,儒家和賈追求的目標不同。
但也有晉商提出了儒賈相通的觀點。他們認為賈可以學儒家,儒家可以為賈,賈可以為官,仕途可以維持。如明代周浦商人堯堯,“許可而教,而失品而不離簡書”。晉商還在河東鹽池為子女辦了壹所交通學校。在兩淮鹽區,他們的子女有獨特的經商記錄,而徽商沒有。
2.義利溝通的理念
義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道德規範,也是禁止人們行為的準則。
在義利溝通觀念的影響下,誠實避欺、重視商譽成為晉商的商業倫理。義利思想最直接的表現就是“誠”和“不欺”。雖然有很多商人“不做仁義之事,只圖利機”,但追求誠信不欺的商人仍是主流。如清代著名的山西介休商人範,因“與遼左同流合汙,信義久長”而受到清政府的青睞,後成為欽差商人,從中獲取暴利。
誠實不騙人,誠實正直是商人的處世之道。“誠招天下客,納四方財”可謂是晉商精神價值觀的體現。
3.戰略競爭觀
義利思想是明清晉商的精神價值觀,也是經營哲學。然而,商品市場競爭激烈,“與他人競爭獲取利潤極其困難。”作為商場上的壹種競爭方式,深謀遠慮和權變體現了明清晉商文化觀的另壹個特征。
阿明學者說:“作為壹種普遍的習慣,善於賈的人將不時地生活在事物中,並善於獲利。所以有的人壹輩子都會變老,有的人壹輩子都會變,有的人工作不變。”
如前所述,陜西周浦商人王海峰說:“開始的時候,他也帶著貨物四處旅行,而負面的那種則是不分伯仲。青蒼是太公關中鹽莢區,陶朱公累幹金。國家也有自己的問題,法之弊益於和諧。賈珠說,不要直接看它。宮對說:這個地方可以有人居住。根據情況對癥下藥,審時度勢,研究政治...人棄之我取,人去我取,公業得利。”
4、修身養性,自尊自重。
中國古代思想家認為,培養人才的方式是“修身、齊家、齊家、治國、平天下”,以修身為前提。“知其修身,則知其治人,知其治人,則知其治國。”也就是說,修身是人們擔當治國安邦重任的基本素質要求。
關於這些基本素質的標準,孟子主張“仁、義、禮、智、信”,兵家對將領的要求是“智、信、仁、勇、嚴”,在三觀中概括為“道、德、義、仁、禮”。所以晉商選賢任能是壹招。勤商也是晉商自我修養和自以為是的重要組成部分。
5.科學技術應用概念
數學、地理、交通與商人的商業活動密切相關。明清晉商非常註重數學、地理、交通的實際應用。明代,大商人張思邈以16歲的高齡接了賈。“經紀行冷清又鹹。”他的哥哥張四維說他“特別擅長《九章算術》,凡是不願意接受《田方蘇布狗商》評分辦法中的白頭,都是老師教的。
晉商在清代江蘇王《商世初論》的基礎上,還編著了《商記》,總結了培訓學徒和與商人做生意的經驗。這是壹本非常豐富的商業書籍。從以上事例不難看出,明清時期晉商非常重視科學技術在商業活動中的應用,並通過科學技術的應用促進了他們的商業活動。
總之,明清晉商精神展現了山西人的思想品質、經營策略、經營風格和文化理念,是晉商取得商業成功的寶貴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