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又叫菊花節,菊花又叫九花。在漢族的古老習俗中,菊花代表長壽。重陽節恰好是秋風送爽、菊花盛開的壹年,賞菊也成為重陽節習俗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重陽節恰好是菊花盛開的時候,每壹個重陽節都是賞菊的最佳階段。菊花也被稱為長壽之火,重陽節賞菊有祈求壽元、延年益壽的意思。所以菊花也被稱為“長壽客”。
據說重陽節賞菊的習俗始於南宋大詩人五六先生。五六先生以隱逸、詩酒聞名。他也因喜愛菊花而出名,這將對後代有效。所以當時的文人學者也把賞菊和宴飲融為壹體,而蕪湖五六先生則更為接近。
汴梁開封流行賞菊歪風,重陽賞菊歪風。那壹年菊花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民間將農歷九月稱為“菊花月”,重陽節賞菊成為傳統節日的重要而具體的內容。
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將菊花的枝幹貼在窗門上,“以除邪穢,招財進寶”,這也是對頭頂菊花的俗化。清朝以後,賞菊的風氣特別盛,而且不限於九月九日,重陽節前後更盛。
重陽節,歷年都會有賞菊的習俗,所以自古以來就叫菊花節。農歷九月也被稱為菊花月。傳統節日,舉行菊花交流會,迷上國家的人去看菊花。從三國魏晉至今,重陽聚會飲酒賞菊吟詩已成為壹種時尚潮流。
在唐代,重陽節人們非常重視賞菊,在當年作家的作品中也有不少涉及賞菊的人物。王錦的名句:我不知道今天的登高作業裏會有菊花,形象地說明了無菊不重陽節的風尚在唐代已經形成。
清代賞菊,如《燕京歲時錄》:“花九花者,菊也。每逢重陽節,有錢人,九花百盆,立起壹座前廊後光的寬敞樓房,望之如山,曰‘九花山’。四面存款者,謂之‘九花寶塔’。”
其他書裏也有賞菊的描寫,比如《金瓶梅》、《浮生六記》。至今,每逢重陽節,各生態園仍組織大中型菊展,將菊花紮成各種動物、植物、人物等造型設計,十分美觀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