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多眾多的藏傳佛教寺廟中,拉蔔楞的佛樂最為著名。200多年來,它以優美舒緩的音調、典雅莊重的旋律、鮮明規整的節奏、深邃質樸的風格,深受安多廣大藏族、蒙古族人民的喜愛,具有濃郁的宗教氣息和獨特的藝術魅力。保留了古代藏族宗教、民間音樂和清代部分宮廷音樂的古老風貌,為我們研究安多地區藏族的歷史、風俗、語言文學和音樂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佛教音樂的起源
在這片神奇而又撲朔迷離的雪域土地上,歷史悠久的藏族歌舞音樂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經過漫長的文明演進,成為享譽世界的藝術瑰寶。拉蔔楞佛教寺廟之間的音樂是其中重要的壹部分。“佛寺樂”在安多地區俗稱“Mdo-dar”,樂隊叫“Mdo-dar-pa”。拉蔔楞寺的樂隊是寺主jamyang儀仗隊的四大組成部分之壹,包括[spos-dar-pa]和傘隊(VDUBS-Bzung)。“倒得爾”原指古代藏族民間和宮廷中壹種管樂和打擊樂相結合的傳統音樂。但隨著西藏社會的發展變化和“政教合壹”制度的形成,這種傳統音樂逐漸被改造並局限於寺院的各種宗教場所,所以稱之為“佛堂樂”更為恰當。
2.佛教寺廟的音樂類型。歸納有兩種類型:
1)全寺大型宗教活動中的佛教音樂。用於“伊紮”、茂蘭木法會、法舞、七月法會、良保法會、燈會。
2)高校宗教活動中的佛教音樂。法輪金剛法會、賑災法會及僧尼宗教活動中使用的佛教寺廟音樂。
3.佛教寺廟音樂
總的來說,拉蔔楞寺佛寺的音樂多在西藏流傳,是純粹的宗教音樂。如“朗麥”(夜巡調)、“包楊”(呼喚靈調)、“中樞移”(誦經調)、“馬納”(六字真言調)。這些音樂歷史悠久。有的是土生土長的,吸收了民樂的演奏技法和素材,比如“恰恰”(法國舞蹈)。另外,有些音樂基本上起源於內地的寺廟、宮殿,比如五臺山、萬年歡等。根據拉蔔楞寺的調查,第四任詹揚從五臺山帶回了壹些樂譜,其中《日沃齊亞》或《五臺山》流傳至今。
4.佛教樂器
就普通樂器而言,其風格多模仿自印度,有六類:①禮炮用樂器;(2)用樂器贊美;(三)支撐用具;(4)用於檢驗的儀器;⑤摩擦保護裝置;⑥說服工具。樂器是用來贊美的,分為三類:壹類是打擊樂器,如鼓、鈸、鈴、杵等;另壹類是管樂器,如法螺、骨笛、笛子、嗩吶、大號、笙等。還有壹種弦樂器,如馬頭琴、揚琴和胡俟。
5.佛教寺廟音樂的藝術特征
拉蔔楞寺佛寺音樂是強烈的宗教意識與鮮明的藝術特色有機結合的社會意識形態,是藏族音樂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數百年的創新演變,以音樂語言、符號、暗示等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闡釋抽象的宗教教義,讓信教群眾感受和體驗其中的神秘、深邃的虛幻和神性,達到信教敬神的目的,成為僧侶和世俗眾生心目中最神聖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