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農歷三月初三是“上巳節”,又稱“行節”、“秀澤日”。
唐代的這個節日與春節、中秋節壹起,是壹年中的“三大節日”之壹。這種風俗是從1911年革命中繼承下來的。之後保留了壹些民俗,如踏青、春遊、祭祀等,並與附近的“清明節”融合。
作為季節,人們趁著郊遊,農村婦女也有戴花吃北瓜討孩子等習俗。農歷三月初壹初四是傳統的上巳節,也是嬰兒期的壹天,即春浴日。在古代,洗澡成為主要內容。當時不僅民間百姓在水中沐浴,宮廷中的皇帝、皇後也爭相下水沐浴,形成了“東流水上自潔”的景象。
第二,農歷三月初三還是人的壹天。人人節也是壹個傳統節日。相傳女媧在七天內創造了七種動物,排列如下:初壹為雞日,初二為狗日,初三為羊日,初四為豬日,初五為牛日,初六為馬日,初七為人日。
紀念人民日,要吃“七寶湯”,“熏天”。“七寶湯”是由七種菜做成的菜,而“熏天”是露天做的煎餅。
第三,農歷三月初三也是傳說中王母娘娘舉行蟠桃會的日子。
相傳西王母的生日是七月十八日,但每年的三月初三,王母娘娘都會在瑤池舉行盛大的蟠桃會,各路神仙齊聚慶祝她的生日,被稱為“蟠桃會”。因此,農歷三月初三也成為道教的壹個重要節日。
第四,三月三是布依族的傳統民族節日。
3月3日,布依族語為“庚三分”,是布依族隆重祭拜山神、水神和全民的傳統節日。它是布依族眾多節日中最大的節日,也是布依族的春節。
節日裏,男人們殺豬宰羊,準備祭品,女人們打掃衛生,染五顏六色的花和米,孩子們把鮮艷的蛋袋掛在脖子上,村子裏到處都是追逐嬉戲的遊戲。壹切安排停當,男女老少都身著盛裝,聚集在河邊,射水槍,賽竹筏,玩水車,唱山歌,潑聖水。所有的布依族村寨都成了歡樂的海洋。
五月和三月也是畬族的傳統節日。
“三月三”民間節日又叫“烏木節”、“對格節”。每年的三月初三,畬族村寨的畬族人都會三五成群的聚在壹起,用自己獨特的形式慶祝自己的節日。在無處不在的這壹天,畬族男女都會摘回壹種叫“糯米黑”(黑麻花)的植物,搗爛,煮成湯,泡在糯米裏,蒸成“黑米”吃。
第六,侗族“三月三”煙火節
煙火節當天有蘆笙踩堂、唱侗歌、表演侗戲等精彩活動。有鬥牛、打鳥等激烈的侗族傳統活動,也有球類、射擊等現代運動。煙花大會是壹次難得的商務活動和文化藝術交流的機會,是貴州、湖南、廣西三省交界處的盛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