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科學證明,這種瘟疫其實就是惡性瘧疾,也就是俗話說的“蕩”。西雙版納位於北回歸線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春秋兩季,由於雨後陽光的暴曬,茂密的森林散發出壹種由枯枝爛葉發酵而成的氣體,俗稱“瘴氣”。因此,雲南在古代歷史上也被稱為“癤子之區”。這種瘴氣容易滋生壹種叫“瘧蚊”的蚊子。壹旦它咬了壹個患瘧疾病人的血,如果它再咬壹個健康人,就會把病原體傳播給正常人。壹旦這種瘟疫在過去醫療和藥品都很少的邊疆民族地區蔓延開來,情況將是非常可怕的。
1300年,元朝派大將劉深帶著6萬精兵去西雙版納。因為虐待,士兵們還沒打起來,就已經死了。1457年,明朝調兵到西雙版納,遇到瘴氣,無數人死於其中。公元17年,駐守九龍江外的清兵“殺敵無數,官兵死傷過半,戰馬眾多。”民國初年,時任四浦邊防局局長的柯樹勛也死於瘴氣。他臨終前寫道:“四普十二版那翔邊塞,叫得烏煙瘴氣,不幹活也挺難活的。”人心動搖,於是生病的人開始找上門來,醫生被譽為‘救命菩薩’。他回憶說,“景洪滿村有個老人,得了瘧疾和肺炎。他發高燒,情況很糟糕。他老婆嚇壞了,以為家裏有鬼,村裏人怕‘撞鬼’。光天化日之下,他們遠離病人的家。醫療隊女隊員聶光蘇堅持持槍搶救6天6夜。等老人轉危為安,老伴回來,壹定要收聶光肅為義女,給她取個好聽的傣族名字叫玉光。”'
春回大地,黨的陽光普照美麗的西雙版納。1953年,隨著設備齊全的自治州醫院的建立,這裏沒有醫院的歷史結束了。到1962。肆虐傣族無數個世紀的熱帶瘟疫瘧疾已經被完全控制。現在在西雙版納,“癤子”這個詞只能在歷史書上找到。“琵琶鬼”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已經在歷史的最深層無聲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