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行合壹
知行合壹是指客體符合主體,知是指良知,行是指人的實踐。知行合壹,既不是用知識吞下行動,也不是用行動吞下知識,認為行動就是知識。這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的。也就是說,理解事物的道理和在現實中應用是不可分的。
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認識論和實踐論的命題,主要講道德修養和道德實踐。中國古代哲學家認為,我們不僅要知道(“知道”),而且要實踐(“做”)。只有把“知”和“行”統壹起來,才能稱之為“善”。良知和知行合壹是陽明文化的核心。良知在先,然後才是知行合壹。
2.仔細想想,然後去做。
“慎思踏實”出自《中庸》中的壹句話:“博學,審問,慎思,明辨,踏實”。意思是壹定要廣泛學習,仔細詢問,仔細思考,分析清楚,切實執行,才能真正達到學習和生活的理想境界。“慎思、恒心”是中國傳統儒家文化的根本方法。
出自:《禮記·中庸》。
原文如下:
博學,審問,仔細思考,明辨,堅持。有、傅能之學,而傅厝也。問了問題就知道了,就會采取措施。有傅思,有思維的傅德,有傅厝。有傅邊、扶明、傅厝。有福報,有福報,有福報。如果壹個人能做到,他就會去做;人可以十種方式做到,也可以千百種方式做到。能做到這壹點,蠢則智,柔則強。
“追求”是學習的最後壹個階段,即既然學了東西,就要努力去落實所學,這樣才能最終落實所學,達到“知行合壹”。“篤”意為忠誠、堅定、專壹、堅忍。只有目標明確、意誌堅定的人,才能真正做到“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