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雕采用中國傳統石窟藝術的“中央塔柱”結構,結合了亭雕和浮雕的長處。以連載組合的形式,將“寧死不屈”、“前赴後繼”、“坐穿谷底”、“迎接黎明”等烈士崇高的精神風範,從九位革命者四面八方鋪展開來。
烈士們的精神和品質,既英勇又質樸,同時也使群雕具有永恒的凝聚力和感染力。在烈士雕塑下,有壹個封閉的圓形紀念館,館內四根柱子上刻著英國頒發銅牌的烈士名單。
四周的圓形墻壁上雕刻著壹幅大型壁畫《火中洗禮》,向人們展示了壹部血與火、生與死尖銳搏鬥的英雄史詩。在群雕背後的烈士陵園裏,300多位革命烈士安息。
擴展資料歌樂山烈士陵園位於沙坪壩區歌樂山山腳下。是國民黨政府時期國民黨軍事調查統計局(以下簡稱軍統局)的總部、電臺和監獄。二戰後期,中美特種技術合作研究所建在這裏。
歌樂山墓、烈士紀念碑、展覽館建於1954,後更名為1984。7月,1984,更名。中美特種技術合作研究所東西長約7公裏,縱橫10公裏。
在這個“特區”周圍,用碉堡、崗亭和鐵絲網完全封鎖,任何人都不能通過。名義上是打著中美聯合對日諜戰和中美交換情報的幌子。
實際上是壹個完全訓練法西斯劊子手的機構,對中國的黨員和抗日民主人士進行了大量的搜捕和迫害。國民黨統治時期,這裏是關押和殺害革命者的人間地獄。
“皖南事變”後,新四軍軍長葉挺將軍被囚禁於此,著名* * *制片人羅世文、車耀先、江竹筠,愛國將領楊虎城、黃憲生等都在此遇害。
1949 165438+10月27日,國民黨政權撤出大陸前夕,囚禁在這裏的300多名革命黨人遭到集體屠殺,制造了震驚中外的“11.27”血案。
解放後,工廠、農場和學校在這個“特區”建立起來。原來的白公館和渣子洞已經在監獄裏開辟為展廳,陳列當年的實物和圖片。如今,每年都有數百萬遊客來到這裏參觀和悼念烈士。
65438年至0955年,重慶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烈士陵園和烈士紀念碑,占地698平方米。1956四川省人民政府將此地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63,重慶中美合作研究所梅江犯罪陳列館成立,還原了白公館、渣子洞的原貌。1985年更名為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
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3,加重慶歌樂山革命紀念館牌子。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1996被中央六部委授予“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稱號。1997被中共宣傳部列為全國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百度百科-重慶歌樂山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