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節日是壹個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的有意義的日子,在這壹天要舉行慶典或祭祀儀式。中國許多具有不同民族特色的節日,大致可以分為六個方面:生產節、青年節、紀念節、風俗節、宗教節。
這些與自然界四季更替、祈求豐收、崇拜英雄、談情說愛、傳統習俗和宗教信仰密切相關的節日,是民族歷史的活化石,是民族生活方式的集中體現,是民族傳統文化的生動展示。
2.民族習慣
民族習俗是歷代人們在特定的社會文化領域所遵循的行為模式。習俗的多樣性是建立在習慣上的,人們常把不同自然條件造成的行為規範差異稱為“風”,把社會文化差異造成的行為規則差異稱為“習俗”。所謂“百裏不同風,千裏不同俗”,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各地風俗不同的特點,中國56個民族的風俗習慣也各不相同。
少數民族風俗
1,蒙古族:蒙古族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產,部分從事農業。在牧區,蒙古族居住在圓形蒙古包裏,俗稱“蒙古包”。蒙古包的門必須朝南,爐竈位於蒙古包中間的天窗下。在農牧區,蒙古族住在有土炕的平房裏。
2.回民:歷史上,回民從出生起就要請伊瑪目還姓名,結婚時要請伊瑪目結婚,死後要請伊瑪目主持葬禮,各方面都受到伊斯蘭教的影響。特別是在飲食習慣上,回族人忌吃豬肉,不吃壹切動物的血和自己死去的動物的血,等等。為了宗教活動和生活習俗的方便,回民習慣在居住地修建“拜廟”。明末清初,統稱為清真寺,居住在周圍。
3.藏族:主要居住在西藏自治區、青海海北、黃南、果洛和玉樹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甘肅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縣、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圖藏族自治縣、雲南迪慶藏族自治州。西藏人信仰喇嘛教,或藏傳佛教。藏民穿長袖上衣,長袖袍,右翻領,牛皮靴。
4.苗族:男性壹般穿短外套,雙排扣或左排扣的裙子,褲子,壹條大腰帶,頭上圍壹條藍色長圍巾。大多數女人穿大領子的短外套和百褶裙。山區苗族的民居建築多為“吊腳樓”,根據山坡的自然地形,在下側和上側分別用長短木樁支撐,木樁上鋪設樓蓋。樓上住人,樓下堆放雜物或者關牲畜。
5.阿昌族蘇阿昌族男子穿藍色、白色或黑色雙排扣襯衫,下穿黑色褲子,也有人穿左排扣襯衫。阿昌族人性格開朗,非常有禮貌和好客。茶壇是他們待客禮儀中流行的壹種煮茶的陶制器具。到阿昌家做客,主人會先拿出酒壺,倒壹小杯酒歡迎客人,然後拿出茶壇,放上茶葉,倒上開水,在炭火上煮壹會兒,再倒入茶杯,主人和客人壹起品茶交談。
5.傣族:潑水節潑水節壹般在傣歷六月中旬(農歷清明節前後十天左右)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