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中葉,蔡氏兄弟先後在永豐鎮開了蔡廣祥、蔡廣義、蔡順義三家醬園。後來又有人陸續開了盛益興、龍盛泰等10多家辣醬作坊,開始大規模生產商業辣醬。其中以蔡廣祥店最為著名,年產醬料40余噸。永豐辣椒醬開始出名,產品越賣越遠。19世紀上半葉(清朝鹹豐年間),湘軍首領曾國藩曾將家鄉特產永豐辣椒醬帶到北京,獻給鹹豐帝。皇帝的老兒吃膩了山珍海味,嘗了這種充滿田園風味的辣醬,大有食欲,大加贊賞,列為宮廷貢品。所以永豐辣醬是從首都開始在中國出名的。到19年底(清朝末年),我國商品辣醬年產量約為200噸。65438年至09世紀初的民國時期,永豐當地的曬醬流行,大量銷往長沙、邵陽、湘潭等地。中國早期傑出領袖之壹的蔡和森,曾在叔叔經營的蔡廣祥醬園當了三年學徒。蔡和森在這裏開闊了眼界,後赴長沙求學,與毛澤東壹起發起成立新民學會,開始探索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
1949之後,永豐辣椒醬發展迅速,產量劇增,品質不斷提升。1954年,雙峰縣食雜日雜公司建成了全縣第壹家腌制辣椒醬廠,逐步將辣椒醬的生產由家庭作坊改為工廠化生產,將原料、配料由手工研磨改為機械研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此後,機械研磨法被廣泛使用。1965年,永豐鎮紅旗大隊建成年產25噸辣醬的辣醬廠。1981縣蔬菜公司建立年產40噸醬油廠。
1986雙峰縣成立永豐辣醬總公司,組織了辣醬生產企業松散聯合會。國家先後投資300多萬元對辣醬企業進行擴建改造,將原來的臘味辣醬廠改為永豐辣醬壹廠、紅旗村辣醬二廠、縣蔬菜公司醬三廠。?
90年代,隨著企業改革的推進,永豐辣醬形成了蔡老板泡菜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永豐醬園等龍頭企業。辣醬生產的科技含量與日俱增,建成了全封閉透明玻璃烘幹廠,提高了辣醬烘幹的營養衛生水平。辣醬產品的包裝是多樣化的。除了傳統的大容量陶罐包裝外,中小容量壹般采用玻璃瓶和吹塑瓶,並引進先進的灌裝包裝生產線,采用溫濕度控制和紫外線殺菌,實行真空包裝,大大延長了產品的保質期。辣醬的品種越來越多。在傳統永豐辣醬的基礎上開發了20多個品種,包括無籽辣醬、豆豉辣醬、地蠶辣醬、蒜蓉辣醬、豆豉、五香醬、八寶醬、什錦醬、牛肉醬、魚王子醬等。
21世紀,雙峰縣將永豐辣椒醬作為支柱產業發展,實施“龍頭帶動、區域發展、專業生產、品牌效應”戰略,形成了市場主導、基地帶動、基地連接農戶的產業化格局。成立永豐辣醬開發辦公室,永豐鎮成立永豐辣醬行業協會。對辣醬生產企業實行生產許可制度,不符合生產條件的企業壹律停產整頓,不符合質量要求的產品壹律嚴禁上市。
截至2009年,全縣永豐辣醬生產企業超過100家,其中年生產能力超過2000噸的有3家,年總產量近萬噸;建成了666.7公頃常年辣椒、大豆、小麥加工基地。在320國道縣城段建成了壹條長約5公裏的辣醬銷售街,並在北京、上海、天津、廣州、長沙等地設立了辦事處和總代理,建立了較為穩定的銷售網絡。同時,永豐辣醬的供求信息已在網上發布,進行網上交易。2000年,永豐辣椒醬銷售收入達1億元,利稅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