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歌曲是齊奏和合奏的,充滿了熱情和歡樂。播放的音樂有七八十首,比如慶祝八仙生日,送別愛人,萬年歡,大棗。有老人、婦女、兒童的吹歌班,是名副其實的“歌唱之鄉”。相傳蘇東坡任定州知府時,曾填詞糾正農民插秧時唱的田歌小曲,故後世有“蘇吹歌”“蘇秧歌”之說。定州吹歌的特點是以管為主要樂器,嗩吶、笙、笛、板胡為伴奏樂器。反映農家生活和田園風光的《打棗》、《小毛驢》、《豆葉黃》最具鄉情味、腔調和韻味。演奏時充滿激情,註重音色美和韻味美。其中,“西卡”是壹絕。用管子和嗩吶演奏完壹段音樂後,它放下樂器,嘴裏繼續發出美妙的聲音。它不僅能模仿河北梆子的《大登殿》、豫劇的《朝陽溝》的唱腔,還能學習各種鳥獸的聲音,令觀眾拍手稱快。它的秘密在於演奏者的舌頭下面有壹個小金屬片,可以發出美妙的聲音。
徐水的演唱主要是指錢民莊的“躍進歌會”,他們以演奏革命歌曲而聞名。1958年應邀參加首都國慶閱兵,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被文化部命名為《躍進吹歌》。他們的表演有《英雄戰勝大渡河》、《騎兵進行曲》、《社會主義好》等。,由中國唱片公司錄制並在全國播出。
徐水錢民莊吹歌俱樂部是經省文化廳批準成立的趙巖崇尚樂團和音樂輔導基地。積極培養傳承人,廣泛招收中小學生;創新音樂形式,大膽運用現代音樂形式進行聲部劃分和多旋律演奏,使傳統音樂演奏形式煥發出新的活力。
冀東吹歌以唐山、阜寧為代表。音色甜美,淳樸,優美。演奏時,壹般由兩個嗩吶交替組成,再加上鼓和鈸。演奏時,有時兩個音箱同時演奏,有時上下句交替演奏,也有鸚鵡學舌、模仿人聲的。還有壹種演奏形式叫“吹花”,就是把喇叭依次拉成三段,還要有挑腕、反手、倒手等動作,而且聲音始終不變,音樂完整。嗩吶手魯運起(綽號陸鐵嘴)是冀東最受歡迎的嗩吶手。“吹花”是以長桿嗩吶為主奏的壹種表現形式,在冀東吹歌中也是獨樹壹幟。陸雲以高超的表演藝術和嫻熟的演奏技巧,將長桿嗩吶的音色控制得極其純凈甜美。尤其是《吹花》中的拔節、挑碗、反手、手翻、剜、扭、轉三個連續的表演,精彩異常,令人贊不絕口。據說,每當節日裏,冀東的農民在電視或廣播裏聽到魯運起演奏的《柳青娘》、《滿堂紅》等音樂時,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毫無拘束地跳起秧歌。2006年,河北省阜寧縣被中國民間作家協會正式命名為全國唯壹的“中國吹歌之鄉”和“中國吹歌研究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