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 65438+10月15天津解放後,銀達子提出組建* * *和班,命名為“復興河北梆子劇團”。不僅經常上演傳統劇目,還配合政治宣傳上演新劇,如《兄妹開荒》,長期暢銷。1953年,國營天津河北梆子劇團與韓俊卿等人成立。並排練了《秦香蓮》作為建團獻禮。後在天津擔任河北梆子劇院副院長。1953年秋,赴朝鮮為中國人民誌願軍進行慰問演出。後來作為天津人的代表,他和另壹位代表韓俊卿發起成立了天津戲曲學校,培養京劇、京劇、京劇的接班人。天津市人民政府采納了這壹建議,並啟動了籌備工作。當時,許多活躍在舞臺上的中青年戲曲演員開始接受培訓。從承前啟後的角度來看,他確實為河北梆子的復興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可惜不是假年。1959,11年6月,尹達子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工商業財貿聯合會,因腦溢血去世。他64歲了。按照他生前的願望,他被認為是土生土長的中國黨員。
因為他的聲音柔和甜美,像銀鈴壹樣,所以取名為銀達子。他的演唱非常註重咬字和發聲,嚴格把握板的大小。唱的時候有高低起伏,層次有序,充滿愛與詞,密度交替。他的藝術成就最突出的是對男聲的改革。最初的唱法基本上是學小源袁弘(魏連生),但與京劇、京韻大鼓、太平歌詞兼收並蓄。中年以後,他們根據自己的嗓音特點,創造了以敘述和使用低音為主,真假聲並用,剛柔相濟的“大強子”或“音派”老歌手。梆子歌手這壹新的流派為這壹瀕危的古老地方戲註入了新的血液。
尹達子的好戲有《轅門斬子》、《打金枝》、《戰北原》、《蝴蝶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