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的來說,流行文化有正反兩面。
現在文化產業蓬勃發展,影視作品、圖書出版、時尚穿著、體育電競、旅遊無處不在,其生產銷售都是以材料為基礎的。文化作為上層建築的壹部分,日益產業化、商業化。現代大眾傳媒推波助瀾,使大眾文化的形式和內容越來越雷同,打破了審美活動與日常生活的界限,具有明顯的世俗消費傾向。
比如前段時間熱播的《創造營2021》,哈佛大學、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早稻田大學等機構的名校學生參與了選秀,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學霸」接觸流行文化並從中獲利是好事嗎?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時代,藝人作為壹種特殊的商品,往往存在著價值與價格的嚴重背離。成為壹個心愛的偶像,意味著妳會獲得大量的流量,流量的變現吸引了無數年輕人擠進這個罐子。
按照大眾的期待,名校畢業生既然享受到了高等教育資源,自然應該以對人類發展的貢獻為優先,或者以對社會負責為價值取向,選擇進入娛樂圈的名利場,與流行文化碰撞,這是壹種“不負責任”的表現。
如果社會把人變成非人,那麽人的社會屬性就是反人性。想想當年的少年,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而讀書,為了國家的富強而讀書;現在的年輕人,想從壹些社會的眼光中放松下來,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個人價值。流行文化不應該受到太多的批評。
大眾總是過多的幹涉和定義別人的生活。“誰應該做什麽?”看來學霸只有壹個學術途徑。大眾對學霸的道德綁架,是對人格進步的潛意識不服從,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人生道路的權利。那些打著人道主義旗幟的勸誡者的身影是多麽的雄偉,他們充滿了虛偽。
在高壓的生活下,資本變得如此重要,以至於每個人都擠進了生活的罐頭,被帶到了沒有所有權的未來。事實上,大多數“農民工”都像螞蟻壹樣在為生計而掙紮。各種工作場所的窗簾缺乏情趣,通勤路上沒有鳥語花香。人群和噪音中被格式化的身體變成了壹座漂浮的空城,在壹輛陌生的交通工具裏。此時的學霸追求的是流行文化,精致的利己主義不壹定是膚淺的,名利不是洪水猛獸。另壹方面,他們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也在為社會樹立榜樣。流行文化給人們帶來快樂。
總的來說,流行文化有兩面性。除了它的商業批判,也有它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