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各大電視臺在拍攝與傳統文化相關的節目時,往往喜歡盲目堆砌,或者宣揚傳統藝術在現代文化沖擊後的衰落。最後,他們拍出了壹種“現在的人不懂得欣賞傳統文化和傳統藝術”“曲高和寡”的樣子。簡單來說,不看背景介紹,就無法獲得攝影師想要表達的傳統文化的“美”。看了背景介紹,第壹反應是:時代在進步,不符合時代背景的東西終將被逐漸淘汰。而河南衛視的三爆恰恰反映出,並不是現代年輕人看不懂傳統文化的美。根本原因是程序設計沒有真正走進年輕人的心裏。
別人我不知道,就不評論了。但《祈禱》之所以能打動我的心,不能簡單歸結於制作組和演出組的用心,因為其他晚會節目也和他們壹樣敬業,幕後的人付出很多。真正打動我的不僅僅是立意、審美、創意的結合,更是設計師以平等的姿態將傳統文化呈現在我面前。服裝設計、化妝、音樂、肢體語言、鏡頭等。整個節目給我的感覺不是“看!多漂亮啊!妳快誇誇它的美!”而是“這是我看完羅申府後腦子裏的羅神,我努力再造出來的。”河南衛視的《唐宮宴》《祈願》給我的感覺也是如此。之前看不到唐朝仕女妝的美,但是看了《唐宮夜宴》,發現真的很可愛,很傳神。
令人驚嘆的這壹波端午節文化輸出,河南省在大氣上,真的是壹展長空。端午假期,河南衛視《端午奇妙遊》水下舞蹈《齊》精美刷屏。舞者化身洛神,做出了令人驚艷的水下飛行表演。驚艷的背後,是演員和創作團隊的辛苦付出:整個水下舞蹈拍攝過程,都要靠屏住呼吸、換氣50秒左右、壹天反復下水200多次來完成,冷得鼻血直流。中華文化的瑰寶,藝術傳承的匠心,熒屏的贊譽,背後是主創團隊的心血。
如果妳還有印象的話,應該能記得去年的河南春晚,也是以顛覆傳統文化的現代藝術展覽方式。河南衛視壹騎絕塵,甚至話題比央視春晚還熱。今天內容行業發展的不均衡是因為正版原創內容太少,盜版垃圾文化每天充斥著整個網絡空間。我們壹直強調文化要自信,藝術要傳承,內容要創新。
總結原因太簡單了,因為雖然只有“衛視”和“河南衛視”的區別,但卻體現了壹個電視臺的嚴謹和包容。首先,只說“衛視”是模棱兩可的,不了解的人可能還真以為是這個電視臺的制作,加上“河南衛視”就是坦誠、坦率、細致。其次,對於這樣壹個中國人來說,甚至,而且是河南衛視的制作團隊制作的,用現代科技手段表達了曹植《洛神賦》中對洛神的美好想象。這是中國古典文化的美,是中華民族的氣質。說“河南衛視”幾乎是傻子,但是浙江衛視卻通過壹波反人類的操作讓大家啞口無言。
看到這個優秀的節目,作為壹個中國人,無論妳來自哪裏,都會被感動,被表演者的敬業精神感動,被中國文化的悠久歷史感動,被河南衛視在流行文化泛濫的當代能夠從容創作出讓人驕傲的優秀作品感動。對這些人和河南的肯定,本來就是壹個無關壹切利益沖突和地域偏見的話題,而是更高的意義。